
4.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同步分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都伴随着颜色改变,其中与另外两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加热白糖至黑色 B.水滴入红墨水后变红 C.在淀粉上滴碘酒 2.下面哪种现象是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有力证据( )。 A.灯泡发光 B.水开始沸腾 C.铁钉表面出现红色锈迹 3.把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气中,( )最容易生锈。 A.铁钉内部 B.空气中的一半 C.空气和水的交界处 4.小明为探究蜡烛燃烧是否产生了水,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燃烧的蜡烛上(玻璃杯需要悬空),下列现象能证明产生了水的是( )。 A.杯内壁出现水雾 B.杯内壁颜色发生变化 C.杯内壁出现炭黑 5.下列诗句描述的现象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分送暖入屠苏 6.观察铁钉生锈实验中,三个铁钉一个完全浸没在水中,一个一半在水中,一个不接触水,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对比观察 B.保证安全 C.节省水 7.关于蜡烛燃烧产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只有化学变化 B.只有物理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8.下列生活中的事件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生米煮成熟饭 B.燃放烟花 C.酒精挥发 9.下列变化中,产生了新物质的是( )。 A.铁生锈 B.滴水成冰 C.食盐溶解在水中 10.如图所示,将一根铁钉的一部分浸入水中,最容易生锈的地方是( )。 A.在空气中的部分 B.在水中的部分 C.空气和水交界处 11.下列不能有效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是( )。 A.涂漆 B.涂油 C.置于潮湿空气中 12.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B.有没有发光发热、生成气体等现象 C.有没有颜色或状态的改变 二、判断题 13.加热白糖会变成黑色的固体物质,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 14.加热白糖的实验过程中,白糖发生的变化只有化学变化。( ) 15.在点燃蜡烛的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 1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里展示的是一种物理变化。( ) 17.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都是化学变化。( ) 18.火柴燃烧不会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 19.紫甘蓝浸泡到白醋中,颜色会逐渐变蓝。( ) 20.把铁钉放在水中一定不会生锈。( ) 21.紫甘蓝和白醋反应会变红,属于化学变化。( ) 22.只要隔绝了空气和水分中的一个条件,铁就不会生锈。( ) 三、填空题 23.物质的变化经常会产生很多现象,常见的有发光、发热、( )改变、生成( )和产生( )等。 24.在铁制品表面镀上耐腐蚀的金属来防止生锈,主要是隔绝了空气和( )。 25.物质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的变化是( ),有的变化是( )。 26.铁锈是铁与( )和( )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的。 四、连线题 27.把下列现象与相应的变化状态用线连起来。 水蒸发 物理变化 放烟花 虾被煮熟后变红 火柴燃烧 在米饭上滴碘酒 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弯折的铁丝 混合沙和豆子 五、简答题 28.小苏打和白醋充分反应后,杯子里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怎样证明? 29.比较地处海边的海南岛和内陆的吐鲁蕃,两地的铁制品哪个更容易被锈蚀?为什么?人们采取了哪些方法防止铁制品生锈?(请举出至少2种方法) 六、实验题 30.科学小组进行铁钉的探究实验,装置如图。 甲试管:将铁钉和一团湿的棉花球放入试管中,不封口; 乙试管:将铁钉与经煮沸(赶走空气)并快速冷却的水放入试管中,再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 丙试管:将铁钉和一团带干燥剂的干棉花放入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管口。 (1)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 )。 (2)甲试管中的铁钉能够和( )、( )充分接触;乙试管中的铁钉只能和( )接触,丙试管中的铁钉与水和空气( )接触。 (3)一周后观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