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80014

3.4天气预报(教案+课件10张PPT+视频)

日期:2025-04-0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359175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天气预报,教案,课件,10张,PPT+,视频
    湘科版 三年级下册 《天气观测》单元 4.天气预报 教学设计 单元 《天气观测》 课题 4.天气预报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0.1 天气和气候 学习内容及要求 10.1 天气和气候 3~4年级①知道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着,大气是运动的;学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②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水虽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用语。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了解天气谚语,用天气谚语,学习预报天气。 了解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理解天气预报用语。 科学思维 运用观察、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用天气谚语预报天气。 探究实践 通过了解天气谚语,学会用天气谚语预报天气。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学会用数据预报天气。 态度责任 能积极参与搜集谚语的活动。 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倾听他人观点。 能与同学合作测量相关数据,描述天气情况。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天气预报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学会用天气谚语预报天气。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教师: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天气预报瓶;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一、聚焦(预设5分钟) 谈话导入[材料准备:PPT]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会了测量气温、云、雨、风,用测量的数据能准确的描述天气情况。 提问1:天气预报是怎么回事呢? 全班交流、分析。 提问2:天气预报有什么作用呢?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人们用哪些方法进行天气预报的。 (板书课题) 二、探索(预设25分钟) 1.搜集天气谚语 [材料准备:PPT] 提问1:你搜集了哪些天气谚语? 全班交流。 提问2:这些谚语为什么能预报天气呢? (1)“瓦块云,晒煞人。”这个谚语表示什么? 全班交流、分析。 (预设:卷云 晴天……) (2)“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这个谚语是什么意思? 全班交流、分析。 (预设:层云 阴天……) (3)“蚂蚁搬家蛇过道,必定大雨到。”这个谚语告诉我们什么? (预设:蚂蚁往高处搬家 蛇往高处跑 ……) “雨中知了叫,预告晴天到。”在炎热的夏季,听过知了叫吗?什么情况下叫的欢?什么情况下不叫? (预设:晴天 下雨前 雨停前……) 提问3:这些谚语是怎么来的呢? 全班交流、分析。(板书:谚语预报天气) 小结:天气谚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观察天气现象的总结。东汉哲学家王充所著的《论衡》中,就有天气谚语的记载。可见天气谚语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经验总结。 天气谚语可分为四类:看云识天气,如“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看风识天气,如“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看光识天气,如“东虹日头西虹雨”;看物象识天气,如“燕子高飞晴无云,燕子低飞雨来到”等等。 (板书:看云识天气,看风识天气,看光识天气,看物象识天气) 2.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谈话:古人没有现代技术,只有靠眼睛观察。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获得与天气相关的信息。 提问1:你知道现在人们用哪些仪器进行气象探测呢? 全班交流、分析。 (预设:气象站 卫星 气球 ……) 小结:人们通过气象卫星、气象雷达、探空气球、地面气象观测站、海洋气象监测船等获得来自天空、地面与天气有关的各项气象信息,再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分析,从而对未来天气进行提前预报。 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