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80753

专题复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件 (共33张PPT)

日期:2025-05-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138943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专题,复习,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课件,33张
  • cover
(课件网) 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专题复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14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一、日军侵华 二、局部抗战 三、全面抗战 四、东方主战场 五、抗战胜利 【唯物史观】 客观评价国共领导的全民族抗战的功绩,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认识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论证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全民族抗战的特点及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认识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反侵略斗争精神,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2015年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 现行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 十四年抗战 (1931.9.18-1945.9.2) 日本侵华 1931 九一八事变 1937 七七事变 1945 抗日战争胜利 中国抗战 局部抗战 全国抗战 局部侵华 全面侵华 一、日军侵华 1、背景(原因) 2、侵华表现: (1)军事上: (2)政治上: (3)经济上: (4)文化上: ①蓄谋已久: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方针。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②经济危机: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日本欲转嫁危机。 ③中国内战:新军阀混战,国民政府正全力“剿共”,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④国际社会无暇顾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于经济金融恐慌,忙于解决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1931九一八事变;1935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7七七事变;1937八一三事变,上海失守,12月南京沦陷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失去华北、华中、华南 三光政策、细菌战、强征随军奴隶(慰安妇制度) 奴化教育,愚民政策 以华制华,伪政权,殖民统治 以战养战,经济掠夺 前线战争掠夺 后方统制经济 扶持代理人 成立伪政府 政治上:以华制华 经济上:以战养战 文化上:奴化教育 修改教科书 塑造假历史 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开始学日语,地理只讲东北三省的,历史只讲靺鞨、高句丽还有辽、金、清东北少数民族系统的,使东北人从小就忘记中国的地域和五千年中华历史。 ———亲历者 冯志良 追忆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清)龚自珍 一、日军侵华 2、表现 1937.12.12 南京大屠杀 1938-1943 重庆大轰炸 1931-1945 强征慰安妇 1938-1945 731部队 哈尔滨 南京 重庆 广大日占区 一、日军侵华 2、表现 1931.9.18 沈阳 九一八事变 1932.1.28 上海 一二八事变 1932. 3 长春 伪满洲国 1933 向长城沿线进犯 1935 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1937.7.7 宛平 卢沟桥事变 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扶持伪满洲国 沿长城进犯 策动华北事变 七·七事变 1931.9.18 抗日战争胜利 1932.1.28 1932.3 1933 1935 1937.7.7 1945.9.9 特点: 政策的阶段性; 行为的持续性。 一、日军侵华 3、过程(概况) 二、局部抗战(1931-1937) 1、表现: 2、特点: 爱国力量 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 中国共产党 ①九一八后立即发表抗日宣言; ②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 ③1935.12,召开瓦窑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