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人版(2024)科学一年级下册3 比较植物和动物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冀人版(2024)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地球家园你我他”中的第3课。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植物和动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对植物和动物进行比较学习。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简洁的文字,从形态、生活方式、生长需求等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植物和动物的不同特征,帮助学生构建对生物多样性的初步认识,为后续进一步学习生物知识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一年级学生对植物和动物都有一定的生活认知,但这种认知大多是表面的、零散的。学生对植物和动物的观察往往停留在直观的外形和明显的行为上,缺乏系统的比较和深入的思考。在学习方法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表达能力,但对于如何进行比较观察和归纳总结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培养。不过,学生对科学课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这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学生能清晰说出植物和动物的一些常见特征,从外形、生活环境、生长需求等方面准确比较植物和动物的不同之处,理解生物的多样性。 科学思维目标: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探究实践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比较活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和动物,学会记录和整理观察结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责任目标:激发学生对植物和动物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增强爱护动植物的意识,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比较植物和动物的不同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 四、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植物和动物在生存方式、生长需求等方面的本质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 讲授法:讲解植物和动物的基本概念、特征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直观演示法:展示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图片、视频资料,提供实物观察,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探究法:安排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教室里的植物和小动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提高探究能力。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收集并整理与植物和动物相关的高清图片、生动有趣的视频资料,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等,用于课堂展示和讲解。 实物材料: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和小动物实物,如盆栽植物(绿萝、多肉等)、金鱼、蜗牛、蚕宝宝等,让学生能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 记录表格:设计并打印植物和动物比较记录表,内容包括植物和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环境、生长需求、相同点和不同点等,方便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其他材料:准备放大镜、小铲子、镊子等观察工具,以及用于放置小动物的透明盒子、饲养植物的花盆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校园里学生们熟悉的植物和动物图片,如高大的雪松、娇艳的月季花、欢快的小鸟、可爱的小狗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中的植物和动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提问学生:“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植物和动物,你们觉得植物和动物有什么不一样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