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81555

冀人版(2024)科学一年级下册7 动植物的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161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版,2024,科学,一年级,下册,动植物
  • cover
冀人版(2024)科学一年级下册7 动植物的家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动植物的家”为主题,聚焦一年级学生身边常见的动植物生存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动植物的栖息地。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简洁易懂的文字,展现不同动植物生活的地方,帮助学生初步构建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为后续科学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学生能说出常见动植物的家在哪里,知道动植物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 科学思维目标:通过观察、比较,能简单分析动植物的家与它们生活习性的关系。 探究实践目标:学会用简单的观察方法寻找动植物的家,尝试记录观察结果。 态度责任目标:激发对动植物的关爱之情,意识到要保护它们的家。 三、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动植物的家,了解动植物与家的依存关系。 四、教学难点 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对其家的选择有影响,初步建立生态保护意识。 五、教学策略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探秘动植物家园”情境,贯穿始终;运用直观演示法,展示动植物图片、视频,化抽象为具体;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分享发现,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鼓励学生亲身实践,观察校园或周边动植物,加深体验。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动植物生活环境的高清图片、有趣动画、科普小视频。 实物标本若干,如鸟巢、蜗牛壳等。 观察记录表、绘图工具,方便学生记录与创作。 提前布置校园观察区域,标注安全注意事项。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大自然的美丽视频,涵盖森林、河流、草原、花园等多样场景,视频中有各种动植物活动身影。播放结束后,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畅游了美丽的大自然,你们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和植物呀?它们都住在哪里呢?”引导学生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看到的动植物及其生活地点。 设计意图:利用精彩视频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自然导入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动植物与家的联系。 展示一些动植物与其生活环境明显不符的图片,如北极熊在沙漠、荷花种在旱地,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提问:“大家看看这些图片,觉得这样对吗?为什么呢?”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反差强烈的图片,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意识到动植物的家有特定性,为后续深入探究做铺垫。 (二)新课讲授 认识植物的家 (1)展示不同植物,有大树、小草、荷花、仙人掌等,逐张图片呈现,同步讲解:“这是挺拔的大树,它扎根在泥土里,泥土就是大树的家;嫩绿的小草,紧紧贴着地面生长,地面是小草的家;美丽的荷花,生长在池塘中,池塘是荷花温馨的家;耐旱的仙人掌,生活在沙漠,沙漠是它的栖息地。”每介绍完一种,询问学生:“大家看看,这种植物的家有什么特点,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帮助呢?” 设计意图:详细介绍多种典型植物及其家,结合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观察力与分析力,让学生明白植物家的多样性与适配性。 (2)组织小组活动,给每组发放一些植物卡片(包含之前讲过及未讲的常见植物)与不同环境卡片(如高山、河流、花盆、森林等),让学生动手为植物找家,贴在对应的环境卡片旁,并互相说一说选择理由。教师巡视指导,选取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 设计意图:以小组合作形式增加趣味性与参与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锻炼表达,强化植物与家对应关系认知。 认识动物的家 (1)播放动物回家的动画片段,有小鸟飞回树上巢穴、松鼠钻进树洞、小鱼游回水底石头缝间等,播放后提问:“同学们,动画里小动物们都回到哪儿啦?这些地方对它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描述动物的家,思考家的作用。 设计意图:动画生动呈现动物回家行为,直观展现动物家的模样,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