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82583

专题一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综合测试)(含答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炼与综测

日期:2025-02-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4673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专题,精炼,考点,复习,一轮,历史
  • cover
专题一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当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时,北方辽河上游出现了红山文化,长江下游出现了良渚文化,在它们的区域内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华文明( ) 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B.具有继承性 C.具有多源和共融的特征 D.具有相似性 2.运用以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拟定的主题是(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A.早期人类代表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神话传说 D.早期国家建立 3.大汶口文化晚期,在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该时期( ) A.出现了贫富分化 B.早期国家初具雏形 C.农业得到了发展 D.手工业得到了发展 4.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住在山洞里,即以“穴居”为主;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居民生活在平原上,并形成了固定的聚落。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变化 B.原始农耕得到发展 C.能够掘井引水 D.人类已会建造房屋 5.小史同学在课堂学习中记下了图所示的笔记,他学习的内容是( ) 远古传说 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 人文初祖 A.黄帝和炎帝 B.虞舜和大禹 C.夏桀和商汤 D.商纣和武王 6.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百家姓氏都源自炎帝和黄帝 B.炎帝和黄帝因治理水患得到尊崇 C.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完全真实 7.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的文物有来自南方的印纹硬陶、鸭形壶和海贝,有来自西北的青铜斧和环首刀,有来自东方的酒器,有来自江汉地区的玉器等。这印证了当时( ) A.不同地区存在交流 B.外部环境趋于稳定 C.青铜制造工艺成熟 D.阶级分化十分明显 8.良渚古城遗址中(约4500年前)包含的5片墓地,可从丧葬制度与随葬品的数量、器物材质等方面划分出至少4种等级:高级、较高级、中级、低级。基于不同社会身份的人物在丧葬时的用玉制度或玉器配制待遇的不同,由此形成了分等级墓地的现象。此现象揭示了( ) A.长江流域农业经济的发达 B.已经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C.玉制器皿已得到普遍使用 D.手工业已发展到较高水平 9.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每一个地方都发展了自己的早期文化,有其地域性的色彩。此后,每一个地方的独特文化系统,终要融合成中国庞大文化体系的一部分。此观念认为( ) A.中华文化各具特色 B.中华文化十分丰富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南北文化差异明显 10.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发现,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数量众多的玉琮、玉璧和玉钺等制作精美的玉器,这和其它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这些考古发现( ) A.反映当时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B.说明玉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 C.印证黄河流域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D.体现中国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11.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发祥地是长江流域 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融合中形成 12.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五六千年前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中华姓氏,皆始炎黄 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13.考古学家在北京人地层处发现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 ) A.以采集狩猎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