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83387

四川省巴中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585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四川省,巴中市,2025届,高三下,三下,学期
  • cover
巴中市普通高中2022级“一诊”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150分钟完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选择题时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答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在规定的答题区域以外答题无效,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经济形态演进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当前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在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超过30%。可以预计,不久的将来,第四产业将成为人类比重最高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形态有着愈发升级的智能化系统支撑。从商品构成来说,隐形数据成为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从生产工具来看,算法规则成为新时代的必备工具;从物流结构来讲,物联网成为连接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物流管道;就货币体系而言,区块链成为新世界的金融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产业群崛起,成为新时代来临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智能劳动是数字经济形态的主导性生产方式,正如“大机器工业”对“手推磨作坊”的碾压式替代,劳动者的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以及最终产品在数字时代都实现了更新换代。这种生产方式以网络平台为依托,以线上作业为主导,以数字产品为载体,形成了数字劳动的智能化样态。数字劳动正在获得越来越强大的劳动能力,大规模走进社会经济各领域,替代人类承担越来越多的劳动任务和工作职责。智能劳动推动人的智力和数字生产力协同发展,创造了更为充足的物质产品和精神财富,为人类解放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数字时代的劳动形态发展遵从摩尔定律,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以指数级迅速增长。这种自主学习、深度思考的智能化劳动,正在消解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传统界限,随着智能劳动的升级迭代,人类逐渐可以畅享“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上从事批判”的幸福生活。数字时代的智能化生产方式,推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向技术含量更高、场景变化更快、反应要求更准的“智力劳动领域”进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发展,智能劳动为人类解放提供了重大契机。 (颜景高《中国社会科学报》) 材料二 数字技术发展使传统工作模式向与智能机器协同生产的新工作模式转变,通过人和智能技术与智能设备的协同整合,推动数字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在数字技能形成路径方面,传统工业劳动的技能多以身体实践为出发点,是慢慢积累在人体感觉与肌肉记忆中的一种默会知识;而数字技能的形成路径是需要劳动者在操作过程中掌握算法收集数据的逻辑、人工智能学习的路径等隐性知识,形成把控数字技术的能力。通过数字技能,数字劳动者将数字技术知识转化为数字产品并创造劳动价值。数字劳动者需要在数字工具与数字产品之间搭建起关系结构的思维能力与组织能力。因此,数字劳动者的技能养成更多依赖机器学习与逻辑创新。在这个意义上,数字技术不仅无法替代劳动者技能,而且对劳动者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数字劳动技能的衰退速度要明显高于工业劳动,这就需要劳动者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相关机构的评估显示,过去,专业技能的半衰期通常在10年~15年,而30%左右的数字技能会在3年之内过时失效。与此相伴的是,弥合技能缺口所需要的时间在不断增加,过去7年里,通过传统技能培训方式弥合技能缺口所花的时间从3天激增到42天,增加超过10倍。另外,数字技术发展导致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技能极化”现象:需要高认知技能的工作和具有灵活性的低技能工作的就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