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夏 商 西周 东周 秦 西晋 东晋 三国 北朝 东汉 西汉 宋 北魏 中国古代朝代更迭 南朝 梁 陈 齐 西魏 东魏 北周 北齐 隋 前2070年-前1600年 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前770年-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9年 25年-221年 229年-280年 266年-316年 317年-420年 420年-589年 386年-581年 时代特征 新课引入: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评论隋朝大运河和隋炀(yang)帝的著名诗句。为什么皮日休高度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绩 为何显赫一时的隋朝仅存在30多年就灭亡了呢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581年———589年———618年) 通过阅读教材,课本上准确标注隋朝建立及统一和灭亡的相关知识点,阅读教材结合图文材料的分析,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01 通过阅读教材、相关事实、情境创设及比较等方式,归纳隋朝大运河的概况,科举取士制度确立的过程及意义。(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02 通过归纳隋朝的两位皇帝的功与过,探究隋朝兴亡的原因并得出“成由勤俭败由奢。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启示。(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03 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从制度、经济等方面认识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022年课程标准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 (1)时间: 581年 (2)建立者:杨坚 (改年号为开皇) (3)都城:大兴 2.隋朝的统一 (1)过程: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统治措施 措施 影响 经济 政治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核实户口,减轻百姓赋役负担,统一币制和度量衡。 加强中央集权,修订和减省刑律,简化行政机构,提高效率。 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材料1:隋朝仅用30年就让国家可控人口重新达到了5000万。 ———《蒙曼说隋》 材料2:含嘉仓,始建于隋朝公元605年,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位于洛阳市老城北,总面积43万平方米,共有圆形粮窖400座以上,每座粮窖可以存储约50万斤粮食。唐太宗曾感慨:“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蒙曼说隋》 “开皇之治” 一、隋的统一 相关史事 含嘉仓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 隋朝物资储备丰富,人口众多,农业发达、国家实力雄厚。 隋朝称今天的台湾为流求。隋炀帝即位不久,先后三次派人前往流求,其中第三次是在610年。隋炀帝派武将文臣率领一万多人,从义安出发,渡海抵达流求,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隋朝对台湾地区的认识比以往前进了一大步。《隋书》中有对流求的专门记载,详细记述了这一地区地理、物产、社会组织、饮食、服饰、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 相关史事 1.目的 琼花 材料一: 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 ———民谣 根据材料分析,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材料二:隋朝的政治中心(长安)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南朝时江南地区开发)。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河流大多开为东西走向,利通南北运河,用水办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二、开通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2.时间: 从605年起 3.概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