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知识复习 魏蜀吴 西 晋 十六国 宋 齐 梁 陈 秦 汉 北周 东晋 南朝 ———从夏到隋的政权更迭 前秦 夏商周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朝 隋唐 东汉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了解隋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内容,分析其统一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2.知道大运河修建的目的、时间及领导人,客观评价大运河的作 用;理解大运河的开通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3. 掌握科举制确立的标志,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4.了解隋朝的灭亡的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一 隋的统一 朝代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统一 581年 隋 杨坚 隋文帝 大兴 (今长安) 589年 1、隋朝的建立及统一 隋文帝,名杨坚,汉族,父亲辅助宇文泰建立北周,封隋国公。杨坚袭父爵。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建立隋朝,隋文帝实行一系列改革,使隋朝成为国力强盛的国家,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一、隋的统一 2、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 ②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 ③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隋朝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1)经济: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修减刑律,简化行政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开皇之治”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 4600多万 人口增长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垦田面积增加 粮仓 大兴太仓 含嘉仓、洛口仓等 粮仓丰实 3、发展措施 二 开通大运河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 从605年起 3、统治者: 隋炀帝 4、线路: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5、地位: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巧记大运河知识: 5河 1条大运河 2千多千米 4段 3点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605年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浙江,即钱塘江 永济渠 通济渠 邗[hán]沟 江南河 涿郡(今北京) [zhuō] 洛阳 余杭(今杭州) 三点 四段 五河 6、影响 1.诗中皮日休为什么说“尽道隋亡为此河”? 《汴河怀古》 皮日休[唐]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大运河的开通,隋朝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隋炀帝还借此巡游江都,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2.诗中皮日休又为什么说“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③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学法指导:全面 客观看待历史,评价历史事物 结合下面这首诗,说一说如何评价大运河?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三 开创科举取仕 认真阅读下列两份简历,假如你是选官者,你会选谁做官呢?为什么? 李富贵的简历 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 学识: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 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张有才的简历 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 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请你选一选: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 隋唐时期:科举制(才学) 1、隋文帝: 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制度 2、隋炀帝: 进士科创立,标志科举制正式确立 3、进步意义: ①科举制的创立,加强了朝廷选官用人的权力,②有利于扩大官吏选拔的范围;③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④提高了官僚队伍的素质 三、科举制 四 隋朝的灭亡 1、原因: 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请阅读教材,归纳隋朝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