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91346

山西省晋中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2-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5164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山西省,晋中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学期
  • cover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水平调研卷 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30分) 一、单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列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实际上,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洗劫圆明园的两个‘强盗’,所带来的危害不仅于此,这还给另一个‘大盗’提供了抢占更多中国领土的契机,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逐渐沦丧”。据上述可知,两个‘强盗’和另一个‘大盗’分别是( ) A. 俄法联军和英国 B. 英法联军和日本 C. 俄法联军和日本 D. 英法联军和俄国 2. 《中国通史》第11卷提到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从最初的“敝衣草履,徒步相从”到后来的追求名利和豪奢生活。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 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 无法提出实际的革命纲领 C. 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D. 遭到多方力量抵抗和反扑 3.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4. 辛亥革命使中国完成从“王朝”到“国家”的转型,现代民主共和国得以初步建立,民众身份由臣民变为公民,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再也不是表现为对一家一姓的效忠,而是对国家与人民的奉献。这反映出( ) A. 民族意识已经全面觉醒 B. 中国民主政治得以巩固 C. 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传播 D. 封建专制土壤彻底清除 5. 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单元知识结构图。据此可知,该单元主题是(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6. “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五四运动 D. 一二·九运动 7. 毛泽东写道:“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因此,毛泽东开辟了( ) A. 城市革命道路 B.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道路 D. 武装起义道路 8. 在“重走长征路·忆峥嵘岁月”的研学活动中,某同学制作了以下路线图(部分)。下列与图中①②③④处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渡过金沙江 B. ②遵义会议 C. ③四渡赤水 D. ④会宁会师 9.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代表陈云向共产国际汇报时指出:“我们党当然犯过某些错误,但它用自己的力量纠正了。……犯错误时期需要共产国际出面干预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 开始着手解决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B. 已能独立自主解决自身问题 C. 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D. 取得了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 10. 上海市古猗园中有一座方亭,建成于1933年。亭子三个方向亭角分别塑成一只紧握的拳头,而东北亭角独缺,以志国耻。设计此亭者提醒人们铭记的国耻应是 ( ) A. 火烧圆明园 B. 卢沟桥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九一八事变 11. 《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讲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多年中国的变迁过程,其中第五册书名为《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此册书名的含义是( ) A. 军阀混战和国共合作北伐 B. 卢沟桥事变和百团大战 C. 日本全面侵华和国共第二次合作 D. 平型关大捷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12.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