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素养检测 历史 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场战争 A.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2.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照会英国:“从此万年和好,两国无争矣。”这表明清政府( ) A. 未能认清英国的侵略本性 B. 开始向西方学习 C. 给予英国片面最惠国待遇 D. 成为洋人的朝廷 3.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旗昌、德忌利士、太古、华海、扬子、怡和等外商轮船公司相继出现在各个口岸。据统计,各口外商船只进出吨位,自1868年的630余万吨增至1892年的2300万吨,24年间增长几达4倍。这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 A. 推动了中国交通的发展 B. 使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 C.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D. 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4. 下表史实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共同点是( )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1860年,太平军李秀成部进攻上海,先后在松江、青浦两地大败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美国人华尔。 1900年,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毙伤多人,迫使联军退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在老龙头火车站激战。 A. 建立了农民政权 B. 反对清朝统治 C. 制定了革命纲领 D. 反抗外来侵略 5. 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清帝退位诏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A. 从分裂走向统一 B. 从屈辱走同独立 C. 从专制走向民主 D. 从封闭走向开放 6.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其中“民生主义”就是( )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7. 袁世凯就职大总统后,不断破坏责任制内阁,一度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这反映了( ) A. 戊戌变法的局限性 B. 辛亥革命的必要性 C. 民主革命艰巨性 D. 五四运动的广泛性 8. 毛泽东对五四运动评价道:“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不曾有的姿态”是指( ) A. 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B.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C. 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走向联合之路 D. 五四运动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9. 历史学家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还不能排除帝国主义对重工业的控制和在轻工业中已经形成的势力。……也不能改变封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仍旧占绝对优势的地位。”作者认为( ) A. 国民政府的统治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10. 2023年2月7日是京汉铁路“二七”工人运动100周年纪念日,铁路相关单位在北京、郑州、武汉等地连线举办纪念活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它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清楚地认识到( ) A. 只有封建军阀才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敌人 B. 新三民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 C. 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够取胜 D. 工人阶级还没有真正地觉悟 11. 下表反映了《新青年》杂志在不同时段刊发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 ) 起止时间 1915—1918年 1919—1922年 1923--1926年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