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检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下册(2025文字答案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荼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 ) A.大力发展农林水利事业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加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D.颁布了社会主义宪法 2.“1950年6月,国家开始着手编制经济发展计划。1952年,经济形势好转,党中央决定加快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1952年底,陈云根据苏方的建议,对‘一五’计划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编制,直到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一五’计划。”这反映了( ) A.国家高度重视“一五”计划 B.急于求成而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 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同步发展。材料主要说明“一五”计划的完成() A.改善了人民生活 B.完善了工业布局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忽视了经济规律 4.从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我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据统计,全国登记选民总数为3.2381亿,占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投票率为85.88%,共选出近570万名基层人大代表。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B.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5.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 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这部“文献”(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D.真正反映人民的利益 6.1952年时,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已经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前最高水平,但是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只占26.6%,而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只占35.5%,远远落后于欧美,甚至不如印度。材料说明( ) A.确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意义 B.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开展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必要性 D.需尽快完成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7.刘少奇在1954年的报告中说:“这个宪法草案是我国人民利益和人民意志的产物,使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此“巨大变化”是指( )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三大改造的大规模开展 8.如图描绘了某宪法草案公布后人们在田间地头热议的画面。随后出台的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 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 C.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从图片中农民的精神面貌看,他们加人农业生产合作社是自愿和高兴的。党和国家引导他们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目的是( ) A.支援抗美援朝前线斗争 B.恢复被长期战乱破坏的农业生产 C.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D.使全行业实现公私合营 10.1953年春,河南安阳有一个村,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社员说;“非叫鸡毛上天不行!”社员齐心协力,苦干一年,生产发展了.....没有人社的农民说:“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 A农村贫富分化非常严重 B.社会主义制度极度优越 C.土地改革达到了预期目的 D.农业合作化促进生产发展 11.1956年,,国手工业工人代表、雕刻家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