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实验活动5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分析 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学习目标 2.认识常见金属镁、铝、锌、铁、铜等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3.通过知识的对比,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4.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自主探究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 设计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方案,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学习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学具准备 坩埚钳、酒精灯、试管、试管夹、镊子、镁条、锌粒、铁片、铝片、铜片、黄铜片(或白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干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 教学内容 01 情境引入 02 互动新授 03 拓展提高 04 课堂小结 点我喔 情境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你还能回忆出来吗 这节课我们走进实验室来认识常见的金属,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互动新授 1.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镁、铝、铁、铜这几种金属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实验步骤】用砂纸分别将镁片、铝片、铁片、铜片打磨后,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实验现象】 金属材料 镁 铝 铁 铜 颜色和光泽 银白 银白 银白 紫红 【实验结论】镁、铝、铁都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而铜是紫红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互动新授 1.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实验步骤】采取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或白铜片)的硬度。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实验现象】 金属材料 铜片和铝片 铜片和黄铜片 硬度比较 Cu>Al 黄铜>Cu 【实验结论】铜片的硬度比铝片大,黄铜片的硬度比铜片大。 互动新授 【问题讨论】请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实验,证明金属具有导电性。 【实验方案】将金属铜接入电路中,灯泡亮了,证明金属有导电性。 【拓展】如何设计实验证明金属具有导热性和延展性 【学生活动】学生课后思考并设计实验。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互动新授 【提出问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又有哪些呢 【实验步骤】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 (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 【实验结论】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 互动新授 【实验步骤】向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5mL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金属 现象 镁 迅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 铝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 锌 很快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 铁 缓慢反应,有极少量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铜 没有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生成的气体能被点燃,是氢气;铜片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不反应。 互动新授 (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问题结论】可以利用什么反应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请你设计并进行实验,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实验方案】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金属活动性) 将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铁>铜 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铜>银 【实验结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为铁>铜>银。 互动新授 【问题】常见的金属都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总结】(1)镁、铝、铁都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而铜是紫红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铜片的硬度比铝片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