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94307

华师大八年级下册第2章光 培优卷(含解析)

日期:2025-05-18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24479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华师大,八年级,下册,2章光,培优卷,解析
    光 自我综合评价 八年级下册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原理即可。 【解答】A.花瓶发出的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从而形成虚像,故A不合题意; B.日晷指针在阳光下的影子,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B不合题意; C.蜡烛通过小孔成像,有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C不合题意; D.报纸上的文字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发生折射,从而形成放大的虚像,故D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为苍鹭从平静水面上起飞的瞬间。关于苍鹭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苍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B.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小 C.水越深苍鹭所成的像离它越远 D.苍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苍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故A错误; B.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CD.根据“物像等距”可知,苍鹭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始终等于它到水面的距离,与水深无关,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3.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看水中的鱼,是看到由鱼反射的光进入人眼,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看到鱼的位置比其实际位置要浅。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为保护个人隐私可以给手机贴上防窥膜。如图是其表面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与百叶窗相似,只有正对着屏幕的使用者能看清屏幕,与屏幕成一定角度的旁观者看起来则是一片漆黑。下列与防窥膜涉及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雨后彩虹 B.水中倒影 C.树下光斑 D.海市蜃楼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5.2021年12月9日,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实验,她往水膜里注水形成一个水球透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一个倒立、缩小的像。下列对所成的像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C.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认识判断。 【解答】水球的中间厚边缘薄,则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王亚平发出的光线经过水球时发生折射,且在水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 一物体在透镜前20 cm处,当它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其倒立像的移动的速度小于物体移动速度,由此可判断此透镜是(  ) A.凸透镜,焦距小于10cm B.凸透镜,焦距大于10cm C.凹透镜,焦距小于10 cm D.凹透镜,焦距大于10 cm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CD.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而凸透镜能成正立的虚像,也能成倒立的石像; AB.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移动的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时,物体移动的速度小于像移动的速度。 【解答】CD.物体经透镜成倒立的像,说明此透镜一定是凸透镜,故C,D错误; AB.物体故在距离透镜20 cm的地方,当它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其倒立像的移动的违度小于物体移动的速度(即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说明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所以20 cm>2f,所以.f<10 cm,故A正确,B错误。 故选A。 7.在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