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 建设的探索检测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1953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基层人大代表普选拉开帷幕。有亲历者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被分配到北京丰台区长辛店镇普选委员会第一组工作。在历经了宣传选举法、审查选民资格、酝酿候选人、投票选举等程序后,选区内全体选民选出了他们自己的代表。”这反映出第一届人大( ) A.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代表文化素质普遍较高 C.取代了政协会议的地位 D.基层普选流程有序规范 2.1952年,天津大学进行院系调整,下设机械、电力、电信、土木、化工、纺织、水利7个工程系,从综合性大学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一举措意在( ) A.配合国家发展战略 B.均衡高等教育类别 C.助推科研队伍建设 D.形成完整教育体系 3.下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A处发展原因是北洋政府颁布奖励实业法令 B.B处发展最快的面粉业和制造业 C.C处的发展有利新中国初期经济的恢复 D.D处消失的原因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4.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世界工业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推行农业合作化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建立乡镇企业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人口流动高峰出现在1952—1957年,城市职工的人数从1603万增加到3101万,当时东三省成为主要的人口迁移目的地。上述人口流动( ) A.支援了工业化建设 B.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 C.加快了农业集体化 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1954年有学者对中国23个省的15432个农户进行了调查,平均每户占有耕畜0.64头,犁0.54部,贫农直接用于购买生产工具的费用仅为3.5元,中农也仅有7.6元。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A.土地改革运动未取得任何成效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必要性 C.需要加快争取苏联的援助 D.基本解决了人民内部矛盾 7.在《南京工业遗产》一书中提到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挽救民族工艺,大力扶植传统优良产品云锦。1956年1月1日,中兴源丝织厂与南京11家小丝绸厂合并,经过改组实行公私合营,经政府正式批准挂牌,定名为公私合营南京中兴源丝织厂。使云锦焕发生机的这一改组属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对农业、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8.你能够从下图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三大改造的原因 B.三大改造的途径 C.三大改造的实质 D.三大改造的结果 9.某党史专家在谈及党的一场会议时指出:“这场会议提出了当时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给党和国家指明了奋斗的方向,也吹响了全面、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号角。”这场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10.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的过程中,决策和执行中出现了偏差和错误的是( ) ①中共八大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③大跃进 ④人民公社运动 ⑤“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⑥文化大革命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1.它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材料评价的是( ) A.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C.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完成 12.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