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94922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

日期:2025-02-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4021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历史,教材,新教材,下册,七年级,统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隋朝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 一、选择题 1.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经交替出现,结束西晋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 A.唐太宗李世民 B.宋太祖赵匡胤 C.隋文帝杨坚 D.唐玄宗李隆基 2.科举制创立于( ) A.魏晋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3.隋灭陈,统一全国是在 (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4.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其最北端和最南端分别是( ) A.涿郡、江都 B.洛阳、余杭 C.涿郡、余杭 D.洛阳、江都 5.比较法和归纳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秦朝与隋朝的统治,相似之处有( ) ①都结束战乱的局面②都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③都顺应统一的趋势④都修建了大型的工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隋炀帝认为洛阳地处中原,河运便利,可以解决粮食、物资供应的困难,且其地理位置适中,可以照顾全局。隋炀帝遂于605年下诏营建东都洛阳,其主要目的是( ) A.炫耀王朝国力 B.巩固政治统治 C.推动交通发展 D.减轻民众负担 7.某博物馆准备在“国运泱泱———隋朝大运河文化展”中搭建真实场景,再现隋朝大运河中心城市的繁荣。为此,工作人员应该搜集哪座城市的相关史料 ( ) 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杭州 8.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选官制度,该制度正式确立于( ) 《清代大金榜》(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9.以下示意图反映的是A制度的作用。A处的制度应当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0.下表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士族衰落 民族交融 北强南弱 杨坚建国 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1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统治者残暴 B.实现了统一 C.繁荣而短暂 D.大运河开通 12.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主要是肯定大运河( ) A.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B.便利人们游玩江南 C.促进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D.加快了隋朝的灭亡 13.隋朝制定“输籍法”,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通过全国性大规模地检括户口,检出大量的隐漏人口。隋朝这种举措( ) A.体现了赋役繁重统治严苛 B.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C.反映了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D.表明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 14.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纪下》,隋文帝对宰相高颎(jiǒnɡ)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之后隋文帝于589年( ) A.定都长安,发展经济 B.创立进士科,选拔人才 C.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D.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 15.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上述材料反映了隋朝( ) A.统治十分残暴 B.社会经济发展 C.横征暴敛无度 D.洛阳盛产粮食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上图,指出从洛阳到涿郡历经的大运河河段名称。 (2)你是否同意用唐诗“至今千里赖通波”来评价隋朝大运河?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三、材料题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 (炀帝)遂恣荒淫,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