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95590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5-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87978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过渡,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了解20 世纪 50 至 70 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导入新课】 问: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何时何地,有什么历史意义? 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 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1949.10 1953年 1956年 建立、巩固政权、恢复经济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过 渡 时 期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程标准: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过渡时期 (1949-1956)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三大改造和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1953-1956年底) 时空坐标 导学: 结合导学案及教材,分析1949年新政协召开背景, 如何理解《共同纲领》的临时宪法作用。 材料: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参加这 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经过充分 的民主讨论,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共同纲领》 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 级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 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 生;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该纲领规定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3.新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初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万象更新唱神州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准备: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1)内容: (2)作用: 2、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3、意义: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是建国初期的施政纲领。 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 ①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③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④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1)对中国:①②③ (2)对世界: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最重大的事件;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活动:阅读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949年主要经济数据: 全国1.2亿亩土地受灾,灾民达4,000万。与1936年相比,重工业下降约70%,轻工业下降约30%,农业下降约25%。 “除了苏联,没有外国代表参加北京的开国典礼。” ———《泰晤士报》1949.10.3. 内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