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新课导入 开元之治, 几于家给人足, 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 ———赵翼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 唐朝是如何衰亡的?杨贵妃真的是唐朝衰亡的原因吗? 杨贵妃 烽烟惊变 ———安史之乱 壹 根据课文并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 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奢侈之风日盛 1.原因 材料一: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李林甫以奸邪惑上意加之以国忠,故及于乱。———《旧唐书》 宦官 高力士 口蜜腹剑 李林甫 重用外戚 杨国忠 宠幸 杨贵妃 安史之乱 壹 669年唐朝疆域图 741年唐朝疆域图 材料二:从 713-755 年,唐对吐蕃用兵26次,对突厥用兵 12 次,对契丹用兵9次,对奚用兵2次,对南诏用兵6次,……在这此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争,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连绵。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材料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②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边疆形势愈为紧张 安史之乱 壹 1.原因 2万 2.4万 7.3万 7.5万 3.09万 6.47万 3.75万 9.14万 5.5万 1.54万 开元年间十大节度使及其兵力统计 ③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材料四: (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新唐书》 安史之乱 壹 1.原因 安禄山,本姓康,字轧荦山,粟特族。骁勇善战,屡建功勋。位卑官小时,他以财货贿赂奸相李林甫,甚至于甘当杨贵妃的干儿子。天宝年间,靠着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宠信,安禄山平步青云,兼任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受封东平郡王,拥兵15万。 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以“清君侧”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史称“安史之乱”。 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 攻占东都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756年,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途经马嵬驿时士兵哗变,杨贵妃被赐死(马嵬兵变) 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唐肃宗 763年,安史之乱被平息 2.经过 安史之乱 壹 安史之乱 材料3: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顾力不能制。……父死子握其兵。 ———《新唐书·卷五十》 材料2:安史之乱前,全国户数890多万,乱后仅剩190多万。......“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主要是指黄河流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后唐书》 材料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2)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损失严重 (1)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3)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影响 安史之乱 壹 义军撼唐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贰 唐朝后期的社会形势 农民起义(黄巢起义) 1.背景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贰 政治形势 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战争频繁 百姓生活 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连年灾荒,民不聊生 让我来救你们于水火之中。 黄巢,山东曹州冤句县人。出身盐商家庭曾几次应试进士科,但皆名落孙山,后继承祖业成为盐帮首领。875年六月,响应王仙芝起义。王仙芝死后,成为起义军领袖。880年,进入洛阳,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