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97421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5-05-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12496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2025,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历史
  • cover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练习 一、单选题 1.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三国两晋是中国古代机械制造发明和改进的重要时期,其中一位发明家把东汉末年的翻车改造为用许多木槽连在一起的水车,既轻巧又便于操作,成为此后在民间广泛使用的灌溉工具,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该发明家是( ) A.李冰 B.马钧 C.杜诗 D.贾思勰 2.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的多次肆虐直接导致欧洲的人口迅速减少,很多耕地荒废,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5世纪末期才开始慢慢改善;从16世纪开始,欧洲农业生产力得到逐步释放。欧洲农业生产力释放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带来新的生产技术 B.中世纪的庄园经济逐步瓦解 C.欧洲普遍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D.宗教改革运动对人性的解放 3.今北京地区的路县故城遗址是两汉时期的北部重镇,是连接中原与北方草原及东北地区的重要通道。下表为考古人员根据冶金学的研究方法,对出土的部分铁器金相组织的观察统计情况。据此可推知,两汉时期( ) 年代 器名 取样位置 金相组织和夹杂物形貌观察 材质和工艺 西汉 空首斧 刃部 有团絮状石墨 韧性铸铁 东汉 空首斧 刃部 有极少量黑细石墨,为脱碳不完全形成 铸铁脱碳成熟铁 西汉 锛 刃部 亚共析钢组织 铸铁脱碳钢 东汉 锛 刃部 有团絮状石墨 韧性铸铁 西汉 环首刀 刃部 可见极少量石墨,为脱碳不完全形成 铸铁脱碳钢 东汉 环首刀 刃部 细小夹杂物沿加工方向分布 块炼渗碳钢锻打 A.北方割据势力逐渐发展壮大 B.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C.经济政策影响农具生产规模 D.国家战略助推冶铁工艺的发展 4.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其意在强调小农经济( ) A.落后性 B.脆弱性 C.稳定性 D.顽强性 5.下图所示是唐朝的三种农业生产工具。这反映出唐朝( ) A.农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B.南北贸易的繁荣昌盛 C.手工业技术的提升较快 D.生产主要依靠自然力 6.中国北方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转变的代表性遗址有山西沁水下川、陕西宜川龙王辿、山西吉县柿子滩和河北阳原虎头梁等。以上遗址,均有出土磨盘、磨棒等研磨石器,用于加工橡子和豆类等。由此可知中国北方早期先民( ) A.熟练掌握橡子和豆类等植物的种植 B.初步掌握改变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 C.已具备精细化加工工具的生产能力 D.原始氏族社会发展且已出现了阶级分化 7.秦汉时期铁器种类增多,有锄、插、镬、铲、犁等起土农具;还有蛭、爪镰、搯刀、捻刀等收割农具,而斧、锛等用于垦荒时砍伐树木的手工工具也屡见不鲜。这体现出秦汉时期( ) A.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 B.生产工具出现根本性变革 C.小农经济地位日益巩固 D.铁犁牛耕技术已全面推广 8.下图所示为先秦至秦汉时期铁农具出土地域的分布情况。这表明秦汉时期 ( ) ▲出土公元前3世纪前铁农具地区 ■出土秦汉时期铁农具地区 A.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已实现均衡 B.农业生产力得到普遍提高 C.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营业务 D.中原王朝积极地开拓疆域 9.西汉农书《氾胜之书》中提到:瓜田可同时种薙(小根蒜)或小豆,豆叶还可卖钱;种瓠既可卖瓢,其瓤还可以喂猪,种子用来制作明烛,这样可以卖出更多的钱。这一记载( ) A.保障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B.蕴含多种经营的思想观念 C.加速集体劳作方式瓦解 D.体现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10.两汉之际,由于冶铁技术的限制,二牛三人耦耕的方式逐渐流行,二牛抬杠的大铁犁成为主要的耕作工具,它极为适合农民成群组合在大田园里实行集体劳动,而不适应个体小农。这一现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