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下册《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识记文言字词,疏通文意,感知内容。 文化传承:分析养生之道及其在社会中的价值。 思维发展:对比儒家、道家思想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言文重要的实词和特殊句式 2、对于"庄子之道"的理解和运用 3、培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厨师做菜?普通厨师在切菜、处理食材的时候,可能会手忙脚乱,费不少力气。但是,那些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大厨,他们切菜的动作娴熟流畅,就像在表演一场精彩的艺术秀,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让人赏心悦目。 那你们能想象吗,有一位厨师,他解牛的技艺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的手、肩、足、膝配合得恰到好处,解牛时发出的声音就像美妙的音乐,合乎舞蹈的节拍、乐曲的节奏。这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神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庖丁解牛》这篇课文,看看这位神奇厨师的高超技艺,以及他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了解作者: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主要思想: (1)哲学上: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2)政治上:无为而治。 (3)生存方式: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ú)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庄周问老子,老子曰:周即蝴蝶,蝴蝶即周。以明道之为一。”(庄周梦蝶) 了解作品: 《庄子》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包括《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世间》《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而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善于虚构,想象奇妙,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庄子》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据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庄子》中有名的篇目《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运斤成风》《任公垂钓》《无用之用》《井底之蛙》《邯郸学步》《朝三暮四》等等。鲁迅评价《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解题: 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题目是后来加的。 补充常识:人物称谓法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职业+名”的方式。 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 师旷:就是名叫旷的乐师。 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围棋高手。 优孟:就是名叫孟的优伶。 匠石:就是名叫石的匠人。 医和:就是名叫和的医生。 补充常识:解牛之礼 《周礼》中专设有“庖人”一职,“庖人掌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在先秦时期,牛是非常尊贵的祭品以及礼品,人们非常看重牛,解牛这一举措也并非寻常,牛通常用于祭天、祭地、祭宗庙、王飨xiǎng等祭祀活动中。 庖丁用的不是普通的杀牛刀,而是祭祀宗庙场合的礼器刀具———鸾刀。并且这种刀的刀环位置是一个铃铛,因此每一个动作都会发出悦耳的声响。更进一步,庖丁用礼器来解牛,动作和刀环铃声都合乎祭祀音乐的节拍,这极有可能是一次祭祀表演,而非厨师炫技或者梁惠王的心血来潮。正所谓“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庖丁解牛的故事可能实际描述的是一国之君观摩祭祀演练的纪实。 识记字词,疏通文意 (文言字词解释此处略,详见课件) 理清文本思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