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常德市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 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以ChatGPT为风暴眼的人工智能如日中天,受到社会各界热议。电视剧《三体》最后一集,两个质子大小的超能计算机把所有人的视网膜刻上了“你们是虫子”。面对高科技洪流,我们不禁思考,人类是不是逐步沦为渺小无力的虫子?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甚至毁灭? 如何让我们灵魂独立,不畏孤寂,摆脱沦为“电子宠物”的厄运?相信唯有不断阅读和学习,提升不可替代的能力,才能减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步伐。 在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力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正荣、文化学者崔岱远和北京广播电视台《打开文化之门》栏目主持人米夏,与读者朋友探讨在当前人工智能时代,读书和思考对于成长和成功的意义。 (以下为谈话记录选编) 人工智能会消解阅读的价值吗? 崔岱远:人真正的能力在于智慧。智慧这件事儿不是机器可以代替的,我们不要对人工智能产生畏惧,它只不过是历史上任何一次机器代替人的翻版,只不过让我们汲取知识的效率更高,仅此而已。 人工智能的出现不仅不会取消读书,反而会刺激读书,科技会助力我们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应该读什么书? 崔岱远:书是海量的,所以要读原典。什么叫原典?就是知识的源头,比如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应该知道什么叫“四书”。 对于经典,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只言片语的听说,而是应该了解它的知识体系,了解它的脉络和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中华文化有一个粗浅的认识,进而对中华文化产生真正的热爱,积累人文底蕴。 米夏:葆有读书的习惯,会受益终身;走进一本好书,会不虚此行。慢慢读,别着急,农民种地都不是春天种,秋天一定收。好好读书,相信时间和阅读的力量,它不动声色,但特别温柔。 李正荣:当你有人生阅历的时候,你回过头来看你曾经学过的那些经典,发现原来曾经塞给我们的那些我们厌倦的东西真的好吃,那才是真正的良知。 我们为什么读书? 崔岱远:我觉得决定一个人真正厚度的是他的人文基础。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四十年以后,你是否依然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取决于你的人文底蕴。人文底蕴的积累,读书是重要途径。 李正荣: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外部的输入的世界,另外一个是内在的精神世界。内在的精神世界的成长才是真正的人的生命,而不是一个动物性的生命,人的生命的本质和关键在于它的精神。怎么才能建立起一个跟动物性生命不一样的内在的精神上的生命呢?那就是要读书,一定要读书。 有些书读不进去怎么办? 米夏:有的青年朋友可能会问,有些书我真是看不进去,真是觉得够不着怎么办? 崔岱远:就像《百年孤独》,有的人读完就放下了,有的人读了就放不下,这与人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紧密相关。一些经典,我们在年轻的时候看不懂,到了一定年龄,有知识积累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理解。如果抱着明天就能够立刻有用的心态,我想是很难读下去的。 米夏:其实每本书都像一个时空胶囊,它完好地封装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轻轻地落在我们的掌心,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世界之辽阔、人生之倏忽和美之永恒,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爱书的人。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好书圆桌:人工智能时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 如何获得真正的教养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 然而,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