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2024 级 2025 年春期入学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从古至今,我国对大海的探索从未停止。进入 21 世纪,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 于 2002 年将“7000 米载人潜水器”研制项目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 重大专项。2009 年,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集成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研制成功。 “蛟龙号”的外形像一头张开嘴的大白鲨,可搭载 3 名潜航员。“蛟龙号”的载人耐 压舱采用钛合金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强度高、密度低、抗腐蚀性能高和低温环境下性能好 的特点。“蛟龙号”的头部安装着 16 盏照明灯,在漆黑的海底为潜航员提供照明。载人耐 压舱的前方设有观测窗,供潜航员用肉眼直接观测海底。为了对抗深海的压强,观测窗非 常厚,外大内小,整体为锥台形。观测窗的下方装有两只机械手,左右各一,长度近 2 米,7 个关节都能灵活运动,抓举力约为 50~70kg。在两只机械手的中间是采样篮,潜航 员一旦发现目标,就可以操纵机械手进行抓取,将采集到的样品放到采样篮里。 潜水器上浮和下潜是靠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的。潜水器想要下潜,必须增加自身重量, 这就要用到压载铁。下潜前,潜航员经过计算,将相应重量的压载铁挂在“蛟龙号”下腹 部两侧的凹槽内。下潜至预定深度时,潜航员会适时抛掉一定数量的压载铁,实现悬停。 当任务完成后,压载铁会被逐一抛掉,保证“蛟龙号”安全地浮上海面。 (摘编自萧星寒《“蛟龙”出海》) 材料二: 海洋,人类的摇篮和故乡,一些具有先见之明的战略家早就指出:“新世纪是海洋 的世纪,谁拥有了探求深海的能力,谁就占据了先机。”上世纪末,作为拥有 300 多万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世界海洋大国,我国就已将目光投向了海底———征服世界上最深的 马里亚纳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形成已有 6000 万年,大部分水深在 8000 米以上,最深达 11034 米。 下潜至 7000 米,征服这条海沟,标志着我国将拥有成熟的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具备 到达全球 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但 7000 米谈何容易。“7000 米载人潜水器” 立项之初,我国曾研制过的载人潜水器只有 600 米。就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一位退休“老 语文试卷第 1 页(共 8 页) 帅”再次出山。他就是徐芑南。 2002 年,徐芑南已经退休 6 年了,在定居美国的儿子家里安度晚年。但年初一个来 自中国的越洋电话,让他的生命之树绽开了新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教授在电话中 告诉徐芑南:“老伙计,7000 米载人潜水器立项了!我们想来想去,还是要请你出山。” “是吗?太好了!”放下电话,徐芑南激动万分,恨不得第二天就要回国。可家人们担 心:他已经 66 岁了,而且身患心脏病、高血压、偏头痛等多种疾病,一只眼睛仅存光 感,此时是需要安心静养的时候了!徐芑南却摆摆手说:“我一思考潜水器,头就不痛 了,血压也不高了。只要能为国家做好潜水器,我身上就感觉舒坦。”就这样,已经 66 岁的徐芑南成为了“7000 米载人潜水器”的总设计师。这一任职,就是整整 10 个春秋。 以徐芑南为首的 702 所水下工程研究室,承担着潜水器本体成型以及总装联调的重 任。徐芑南曾说:“完成这样一项系统工程,最重要的就八个字:全局观点,统筹兼顾。” 这 8 个字说来简单,实施起来难度却非常之大。一块块难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