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主题5 实验探究与实践 微主题10 化学实验与探究 内容索引 核心串讲 体系建构 名卷优选 基础回归 检测反馈 基 础 回 归 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甲 乙 A. 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用水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 B. 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 C. 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 D. 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3固体 B 【解析】 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事先用水湿润,A错误;用分液漏斗分液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C错误;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D错误。 2 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制取氨气 B. 制取NaHCO3 C. 分离NaHCO3 D. 干燥NaHCO3 C 3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澄清 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酸性 B 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Fe2+的氧化性强于Cu2+ D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稀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Cl)>Ksp(AgI) B 4 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3、Mg2SiO4和少量Fe、Al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MgCO3·3H2O。实验过程如下: (1) 酸溶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MgCO3(s)+2H+(aq)===Mg2+(aq)+CO2(g)+H2O(l) ΔH=-50.4 kJ/mol Mg2SiO4(s)+4H+(aq)===2Mg2+(aq)+H2SiO3(s)+H2O(l) ΔH=-225.4 kJ/mol 酸溶需加热的目的是_____;所加H2SO4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_____。 (2) 加入H2O2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_____。 (3)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萃取分液,以除去溶液中的Fe3+。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 ②为使Fe3+尽可能多地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采取的 操作:向装有水溶液的仪器A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萃取剂, _____、静置、分液,并重复多次。 加快酸溶速率 避免除铝过程中消耗过多的碱 2Fe2++H2O2+2H+ ===2Fe3++2H2O 梨形分液漏斗 充分振荡 (4) 请补充完整由萃取后得到的水溶液制备MgCO3·3H2O的实验方案:边搅拌边向溶液中滴加氨水,_____ _____,过滤、用水洗涤固体2~3次,在50 ℃下干燥,得到MgCO3·3H2O。 [已知该溶液中pH=8.5时Mg(OH)2开始沉淀;pH=5.0时Al(OH)3沉淀完全] 调节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