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1520

第8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2-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132907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七年级,历史,初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五代(907—960)(北方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960兴 北宋 唐 907亡 十国(891—979)(南方)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战乱多 南方相对安定 新课导入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教学目标: 1.通过时空线索及历史地图,了解北宋建立、科举制发展等史实,了解王安石变法概况; 2.通过史料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弊;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知道科举制作用、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3.学习王安石等北宋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体会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 难点: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学习目标 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都城 建立时间 建立者 北宋 960年 开封(河南) 赵匡胤(宋太祖) 陈桥驿变,黄袍加身 事件 阅读课本P44页,讲述陈桥兵变的故事,并简述北宋的建立 北宋的建立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宋太祖赵匡胤与和他的后继者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的割据政权,重新恢复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统一(只结束割据局面,只是局部统一,未能统一全国) 唐朝极盛时疆域图 980年北宋疆域图 北宋是如何完成统一的?与唐疆域对比,北宋是统一的全国政权吗? 北宋的统一 宋太祖希望解决什么问题?赵普认为原因是什么 他建议应当怎样做?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原因:地方权力过大,皇权旁落。做法:在政治权力、经济利益、武装军队等方面进行干涉,加强中央集权。 雪夜访普图 宋太祖 赵普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阅读课本P45-46页,找一找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在哪些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杯酒释兵权 在军事上: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枢密院)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更戍法)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但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中央集权的加强 在政治上: 中央集权的加强 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但也造成了机构臃肿。 在政治上: 中央集权的加强 在地方: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三年一换; ②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职权:通判的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 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 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造成了机构臃肿。 中央集权的加强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唐)杨炯《从军行》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北宋)汪洙《神童诗》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朝谚语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北宋)曹翰《退将诗》 崇文轻武 (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贪污受贿),亦未及武臣一人(的祸害)也。” ———(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三 实行崇文轻武政策的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材料中宋代(宋太祖)实行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