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下开学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D 2.选A 3.选C 4.①哲学层面、主体需人且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工智能无自我意识,不具主体性。 ②法律关系上,拟制主体根基与人相关,赋予脱离人的人工智能主体地位背离宗旨。(4分) 5.①技术研发关注对人性影响,确保增进福祉,不削弱人性价值。 ②人机交互认识其自主性,引导积极影响,避免利用人性脆弱。 ③秉持“智能向善”,让其发展符合人类价值观。(6分) C“可看出宝玉具有平等意识,而初入贾府的黛玉似乎还不能免俗”说法错误。宝玉看黛玉,满眼是其风流气质,说明宝玉注重的是人物的自然本色和内心的性格气质,黛玉看宝玉,看完宝玉的穿着、外貌,然后惊觉像是哪里见过。说“可看出宝玉具有平等意识,而初入贾府的黛玉似乎还不能免俗”牵强附会。 7.D “对于宝、黛、钗三人,不仅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其衣着打扮”说法错误,对于林黛玉,并没有用大量笔墨描写其衣着打扮。 8.①宝黛初会,宝黛两人都产生一种心灵感应,都感到似曾相识。为后文两人生死不渝的爱情历程张本。而宝玉、宝钗初会则没有类似一见钟情的描述,点出宝黛二人的情感与宝玉、宝钗的情感不同,宝黛二人心意相通,灵魂契合。 ②宝黛初会,因黛玉无玉,宝玉第一次摔玉,见出他对黛玉感情之深,照应“木石前盟”;宝玉、宝钗初会,两人互相看对方的通灵宝玉和金锁,并通过莺儿的口暗示通灵宝玉和金锁是一对,照应“金玉良姻”。作者借此点出了宝、黛、钗三人的感情纠葛。(意思对即可,4分) 9.“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好。①“抛”字作抛弃讲,主观上由于难以抗拒的原因被动放弃。回目的意思是林黛玉是客观上被动抛舍下自己的父亲林如海,主观上不愿离开父亲。可以看出父女的情感,又有悲剧意味。 ②同时“抛父”还可以制造悬念,小女孩怎么能做出“抛父”的举动呢?吸引读者阅读。 ③与第四回薛蟠很想进京一览京都繁华形成对比。林黛玉是不得已进京,薛蟠是迫不及待进京。(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6分) 10.答案 BEG(3分) 解析:“轻死以行礼谓之勇”与“诛暴不避强谓之力”结构一致,其后都应断开,即B、E处断开;第一个“也”为语气词,表示停顿,其后G处断开。 C C.错误。两个“安”意思和用法均不同。使……安定/安稳,稳定。 12.B———推侈、大戏、费仲、恶来之类贤士”错误,由材料二“任之以力,凌轹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可推断出晏子认为这四人是崇尚勇力、滥杀无辜、侵乱天下的不义之徒,并非贤士。 13.(1)却只想凭借勇猛有力气在世上立身,那么,诸侯如果这样做就会使国家陷于危亡,大夫如果这样做就会使家族衰败。(4分) (2)您说得太好了!(不过)我有个毛病(缺点),就是喜爱勇武。(4分) 14.①晏子倡导“礼义”之仁“勇”,反对欺凌违义之暴“勇”。②孟子倡导保境安民之大“勇”,反对敌一人之匹夫小“勇”。(5分) 解析:材料一,由“轻死以行礼谓之勇……汤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可知,晏子倡导“礼义”之仁“勇”;由“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可知,晏子反对欺凌违义之暴“勇”。 材料二,由“王请大之。《诗》云……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不好勇也!”可知,孟子倡导保境安民之大“勇”;由“王请无好小勇……敌一人者也”可知,孟子反对敌一人之匹夫小“勇”。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齐庄公崇尚勇猛有力气,不顾及推行仁义。勇猛有力气的人,对国家毫无顾忌,以致君主的内外亲族不进献忠言,近臣不规劝过失。因此,晏子拜见齐庄公。齐庄公问:“古时候也有只凭借勇猛有力气在世上立身的吗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看轻生死而推行礼义叫作勇,铲除残暴之人而不畏强权叫作力,因此能凭借勇猛有力气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