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5274

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1043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 cover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运动和力》单元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范畴,对应课程标准四个主要概念,即“物质科学领域”中第5个主要概念“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第6个主要概念“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及“技术与工程领域”中第17个主要概念“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第18个主要概念“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本单元选择学生熟悉的车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指导学生认识物体的运动与其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改变物体静止或者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不同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也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产生的能量也不同,能量还会以各种形式存在。从整套教材来看,本单元是在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及快慢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上,承接了三年级下册关于物体的运动的探讨,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进行探究。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力,知道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力的作用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经历古人搬运重物的过程,认识摩擦力可以让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改变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认识到使用轮子最省力、摩擦力最小。在体验古人搬运重物的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理念、家国情怀,渗透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教育。物体的运动需要能量,这节课是承上启下的一课。 在经历了三年多科学课的学习,以及平时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摩擦”这个词已经非常熟悉,对物体运动会受到摩擦力的现象也是熟悉的。但是他们对“摩擦力的产生”“怎样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以及“如何能减小摩擦力”等这些情况都没有进行过太多的思考。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起点。 在探究能力方面,学生已经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能根据已有经验合理推测;能在预测的基础上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法;在探究过程中,能较熟练地运用材料进行探究活动;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发现和利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科学问题和现象。这些都为学生对摩擦力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学习中,将着重对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推测、判断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高效的探究过程和合作探究的乐趣。 科学知识 ·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 ·知道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要克服摩擦力。 ·知道并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探究 ·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会用轮子改装小车。 ·会研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不同运动方式的物体之间的关系。 ·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 ·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通过引导学生认真、细致、有序的实验,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意识到轮子的发明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意识到人类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来满足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需求。 ·教学重点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和物体运动方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会探究物体运动方式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小组准备:1个木盒、1根绳子、1个挂钩、垫圈若干、4个车轮、滚木、记录单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多媒体 ·教学思路 按照“面向全体学生,以探究为核心”的设计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了前几课学习基础,学生对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由静止到运动。但他们对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即“摩擦力”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只是知道“摩擦”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