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敕勒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识“似”“庐”“笼”“盖”“苍”“茫”6个生字,会写“野”等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和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认识“似”“庐”“笼”“盖”“苍”“茫”6个生字,会写“野”等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导入 1.师:在这首歌曲里面,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2.师:是呀,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成群的牛羊,还有那悠扬的马头琴声,这就是草原,游牧民族永远的家。在1600多年前,草原上曾经生活着这样一个少数民族———敕勒族。他们驾着着马车,赶着成群的牛羊,行进在草原,累了的时候,就住在蒙古包里。他们还用一首优美的诗歌来赞美草原。这首诗歌叫《敕勒歌 》。 师: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注意“勒”笔顺) (咱们低年级的小朋友写字时一定要一笔一划,把字写正确。歌要注意,右边是个“欠”。) 二、识字读文 1.师: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歌,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预设1:每个字都字正腔圆,真好! 师:有没有发现,在这首诗歌中有一个字和我们平时读的读音不一样?你说。 生:见。 平时我们读“见jian”在这里我们读“xian”,“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书里发现的。 师:借助注释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风儿吹,草儿低,什么出现在眼前呢? 生:牛羊 (4)师:跟我读,风吹草低见牛羊。 3.师:风吹草低见牛现生字,会读吗? (1)第一个词谁来读?第二个…… (2)现在生字朋友都独立出来了,自己读一读。 (3)我们开火车来读一读。 (4)读的真好,小羊也来表扬你们啦!咱们一起读读小羊身上带来的生字吧! 过渡:真厉害,看来你们都是识字小能手! 三、理解诗意 (一)整体感知(个读1———齐读1) (1)现在,所有的生字朋友都回到了古诗中,谁来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掌声送给他。学习古诗就应该像他这样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把字音读正确。 师:我们像他这样一起读一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这首诗歌里,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呢? 生:…… (3)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会发现,刚才小朋友说看到了“蓝蓝的天空”(板贴),看到了“茫茫的原野”(板贴),还有的小朋友说看到了绵延的阴山。(板画) 过渡:草原风景美如画呀,大家都想去看看它。现在,你们就是敕勒族的小少年,快带领我们去看看你们的家乡吧! (二)逐句释义 1.敕勒川,阴山下。 (1)瞧,这就是阴山。我们来到了你们的家乡。此时此刻,我们就站在这阴山脚下,吹着轻轻的风,闻着淡淡的花香,敕勒族的孩子们,谁能来读读这句诗? 生1:读 师:我们再往远处看,这可是茫茫无边的草原。敕勒川———阴山下——— 师:你再读…… 师:谁再来?读的慢一点 生2:读 师:你把草原读得特别的宽广。 师:谁再来读? 生3: 师:很好 师:敕勒川大草原无比宽广,让我们的声音传的远一点吧,一起来! (加手势) 师:再远一点,读! 过渡:通过你们的朗读,我听出来了,草原真大呀!我们清脆嘹亮的声音传了好远好远。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往前看,是一望无边的大草原,那往上看是什么呢? 生:天空。 师: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穹庐是指什么? 生:…… 师:看来大家对穹庐还有点陌生。咱们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懂每个生字背后的含义。 (2)穹庐 ①师:穹是由穴宝盖和弓组成。穴宝盖跟洞穴有关,洞穴一般是什么样子的? 生:圆形 ②师:庐,它的偏旁是广字旁,跟房屋有关。 ③师:所以,穹庐就是指屋顶是圆形的房屋。 在大草原上这种圆形的房屋就叫蒙古包。 ④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