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 "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 韩文公,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 首,与柳宗元并称“ 韩 柳 ”有 “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 之名。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先秦两汉的文章,世 称“文起八代之衰”。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诗人简介 韩 愈 混 知 漫 画 唐宋八大家 为 啥 没 李 自 韩愈 (768年-824年) 唐-字退之 韩文公 曾巩 柳宗元 (773年-819年) 唐 ·字子厚 柳河东 王安石 欧阳修 苏洵 (1007年- 1072年)(1009年- 1066年) 唐 ·字永叔 北宋字明允 号六一居士 号老泉 苏轼 苏辙 唐宋八大家 (1019年- 1083年)(1021年- 1086年)(1037年- 1101年)(1039年- 1112年) 号南丰先生 号临川先生 号东坡居士 号颍滨遗老 北宋 字子固 北宋 字介甫 北宋 字子瞻 北宋字子由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 于唐元和十一年(816),此时韩愈 已年近半百(49岁)。他此时在官 场上是处于不得志的时期,作者也 是想借此诗来表达心中慨叹之情。 一瓢淡水渔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 不久归, 百般/红紫/ 斗芳菲。 (jiá)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 解/漫天/作雪飞。 鉴年集品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①杨 花 ]: 指柳絮。 ②[榆荚]:指榆钱,榆树的果实。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竞相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③ 才 思:才气、才情。 解后懂得知道。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知识链接 柳絮是柳树的种子,因为它可以产 白色的绒毛,所以称它为柳絮。 柳絮通常在柳树枝叶盛开之后出现 以漫天飞絮通常发生在每年的四、五 份 。 一天之中,柳絮播散的高峰时段一般 上午的10点到下午4点,这个时段太 辐射增强,气温升高,气流扰动增强, 易造成柳絮的“放飞自我 ”。 赏析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炼字、修辞: “知春”"斗芳菲" 运用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 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 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并以此来 表达对春天的留恋。 修辞比喻、拟人。通过草木有 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给人 以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启示。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考题梳理 1、诗歌一 、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景 致:草木留春,万紫千红。 暮春时节,花草树木好像知道春将归去, 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百花 盛开,万紫干红争芳斗艳都尽情舒展 生命的本色。 2、诗 的 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运 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 素无华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 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 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3、 花褪残红的暮春,在古代诗歌中一般带有凋零感伤的特点。但本诗所描绘 的暮春之景却是“生气勃勃”。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简析本诗是 怎样描绘这一景象的 示例:本诗描绘暮春之景一反常态,不写暮春凋零而写草 木的生机勃勃。 一、 二句,写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便各施解数吐 艳争芳争奇斗艳; 三、四句,写连那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 化作雪花随风飞舞。 全诗运用拟人,比喻手法蓼寥几笔描绘了暮春的勃 勃 生 机。 诗人通过描写“草树知春”、惜春争艳的场景,表达了对 大好春光的喜爱与珍惜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 间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课堂检测 1.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