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6085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课件

日期:2025-04-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72917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
  • cover
(课件网) 诗人简介 岑参(公元715~770年南 阳棘阳(今新野县)人,与高适 并称为"高岑",因做过嘉州 督都,故后人称"岑嘉州"唐 代边塞诗人中最卓越的代表。 赘 金 骚 某 马粮芜纸凭褒聚 — 参 蓬 鑫 一 岑 参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 诗 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代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高适,今参, 益,土昌龄寺 彩 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关山月》《从军行》等。 常见意象:①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 城、风 沙等 。 ②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 ③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战马等。 ④乐曲类:《阳关三叠》《渭城曲》等。 ⑤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个 止 日 T 出 言 文学常识 高 适 王 昌 龄 岑 参 王 之 涣 四 大 边 塞 诗 人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天宝八载(749)诗人赴 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 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 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 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 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海途,西出阳关 奔赴安西。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 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马而 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 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 家,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一瓢淡水渔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F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 龙钟:沾湿的样子 古人以“龙钟”形容身体衰弱。 回头东望故园,路途遥远迷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凭]:请求,烦劳。 [传语]:捎口信。 在马上(与回京办事的驿使)相遇,没带纸笔,只有托您给家中捎个 口信,就说我一切安好。 國 東 空 路 漫 , 焚 袖 能 鍾 泪 不 乾 馬 上 相 逢 無 紙 筆 恐 君 傳 語 散平安唐天赞中岑嘉州後軍安逢〈京使句金秋嫩酞装露 赏析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内容理解:写眼前实景。 “ 故 园”指长安的家; “东望“点明长安的位置; “路漫漫”三字,给人茫茫然的感 觉说明离家之远。 修辞: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 了诗人对亲人的天限眷恋之情,为 下面写捎口信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内容理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 的情景突出了环境的荒凉和相 遇的意外,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真 挚深厚的眷念之情。 方便捎个我平安的口信到家中吗 考题梳理 1、请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 干”所展现的画面。 示剑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 望,只觉长路漫漫坐烟蔽天。诗人叔 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 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2、一、二句" 龙 钟 " 泪 不 干 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 安 ”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于 不矛盾。"马上相逢"让诗人思乡之情奔涌而出,因而泪雨滂沱。彼此行色匆匆,没 有纸笔,赶紧托使者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诗人思家的深情。 “传语”字春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 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信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 相同点两首诗中的“故园”都是故乡、家乡的意思都蕴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不同原春夜洛城闻笛》由己及人;想到此时听闻笛青的游子都会引发浓浓思乡之情:《逢入京使》则抒 写报国与亲情难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