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7077

1.3 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6601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比较,物体,轻重,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素养教案 3.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材分析 《比较物体的轻重》是本单元第3节的教学内容。这堂课我们将认识物体的重要特征之———轻重。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而本节课通过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夯实轻重是物体的特点之一,并形成相应的科学观念。 “聚焦”部分,通过问题聚焦“我们怎样知道不同物体的轻重呢?”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等方式知道物体的轻重。这样就为本节课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课题,同时也愿意用行动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探索”部分,主要是一个活动,即用不同的方法将物体按轻重进行排序。这就是用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预测掂量、称量,层层推进,感受到借助工具进行测量的结果更为准确。猜一猜活动是利用自己的经验,也就是通过眼睛来把信息传输给大脑,进行物体轻重的判断,对于学生来讲猜一猜也是一种判断轻重的方式,但是与真实的轻重可能存在差异。掂一掂活动,是利用手去感受物体的轻重,这比猜一猜的准确性要高,这也是日常中没有测量工具时人们经常使用的方法。称一称活动是利用简易天平去称量,天平两边在没有放物体时,两边是相平的,但是两边放物体时,哪边重,哪边就会下沉,进而得知谁比谁重,这样称量起来就比较准确。通过对比后,学生就能发现,利用工具测量比较准确,从而更好地解决了问题。 “研讨”部分,主要涉及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用三种方法得到的三次排序结果,哪一次更准确? 通过对比刚才的活动记录,学生就能发现利用称一称的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准确。第二问题:木块是较轻还是较重,怎样描述呢?判断物体的较轻还是较重,关键是要看与谁相比较,在比较中形成一个准确的判断,这样就能让学生客观地认识物体的轻重。 “拓展”部分,主要涉及的问题是:两个杯子的形状、大小相似,哪个轻哪个重?怎样判断?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判断方法,一种是利用天平称量,另一种是看看杯子用的是哪种材料,通常来讲同样大小的杯子,塑料杯比纸杯要重,让学生认识到轻重与材料有关。 学情分析 物体轻重的比较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由于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在学生的头脑中既有事物之间互为参照物的比较,也有借助测量工具的精确测量。他们获得的比较结果既有一种相对的结果,也有一种标准化测量的结果。因此,本节课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三种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之间的区别,以及明确借助测量工具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对四种物体的称量,体会到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知道质量可以被测量。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物体的轻重知道应用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初步感受到材质,大小对物体质量的影响。 探究实践 通过有序实践,用掂一掂、称一称等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简易天平进行测量。 态度责任 在不断尝试比较轻重的不同方法的过程中,尊重预测和实测的结果,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1.有序地掂量和称量能够更快地测量出物体的质量。 2.测重活动中,当出现不同的结果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释,认识到前两种是感觉,第三种使用测量工具得到的结果是最科学的。 难点 1.简易天平能够比较出两种质量非常接近的物体的轻重。 2.通过对比同样大小和形状的物体,感知物体的轻重与物体的材质也有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班级记录表、简易天平、玻璃球、乒乓球、空盒子、小木块,教学课件、图片等。 学生准备 每组同学准备笔、纸《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课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如图所示,小女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