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评估检测题( B 卷) (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共 28 分) (1) 抄写并背诵下列句子 。(2 分)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2) 下列选项中,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党的十七大报告阐述了我们党推动加强两岸交流交往的基本政策,指明了两岸同胞加强交流交 往的正确方向: 。 A . 沟通、交往、理解、合作 B . 理解、合作、交往、沟通 C . 交往、沟通、理解、合作 D . 合作、理解、交往、沟通 (3)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2 分) A . 这个人,校长都不认识 B . 出远门要穿好鞋 C . 隔了十年,他再次回到家乡 D . 开刀的是他父亲 (4) 开明大戏院有一场文娱演出,你的一位同学给你买了一张票,约你一同去看,不巧 你因故不能前往 。对此,下列选项中,回答最得体的一句是( )。(2 分) A . 对不起,你怎么买今晚的票? 我正好有事,你另送别人吧! B . 对不起,我正好有事,如果你诚心请我看,就去改换明晚的吧! C . 谢谢你,这场戏,我已经看过了,你自己去看吧! D . 谢谢你,听说这场演出很吸引人,但我正好有事不能与你同去,实在遗憾。 (5) 汉语是世界上词汇量最丰富的语言,一个意思往往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示 。试写出不少于三个表示 笑的词语 。( 不能出现“ 笑”字)(2 分) (6) 下列诗句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在横线上填出各自的喻体,将诗句补充完整 。(4 分)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落九天。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向东流。 ④天似 ,笼盖四野。 (7) 写出两条有关黄河的谚语或俗语 。(2 分) (8) 填空 。( 12 分) ①《 黄河颂》选自组诗《 》的 ,词作者是 ,曲作者是 。 ②《木兰诗》中运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木兰机智的句子是 , ; , ③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思念故乡、怀念故土的脍炙人口的诗句 。请你写出其中的一句, 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 。 作者: 出处: 二、现代文阅读( 共 29 分) ( 一)月是故乡明( 12 分)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 自 己的故乡的月亮 。事情大概就是这个 样子。 1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 。 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 亮总有什么东西 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 山高月小”“ 三 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幻想,山 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 以后到了济南,见到山,才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 样子呀! 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 月 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 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 。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 能像洞庭湖“八 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 的场院里,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 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里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 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 回 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 鸭子下的蛋,白白的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 。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