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学习主题 品生活百味抒童年真情 单元教材解析 【建议本版块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及主要内容、单元语文要素及具体体现、单元习作要求及简析、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单元主题及主要内容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本单元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一主题,编排了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六大板块内容。 精读课文《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体裁不一,题材各异,却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了真情实感。《匆匆》是一篇散文,朱自清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本文侧重于直接抒发内心的感情;《那个星期天》是一篇记事性的文本,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表现了“我”从盼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作者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中。编排这两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表达方法,为单元习作作准备。 “交流平台”是学生结合两篇精读课文,交流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并进行梳理和总结。“初试身手”提供了两个习作范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把情感融入景物之中的表达方法,尝试运用方法进行练笔。 “习作例文”中安排了《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两篇例文,《别了,我的语文课》写一直讨厌语文课的“我”忽然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因为“我”即将离开祖国,没有机会继续学习母语。例文细腻而真实地表达了“我”悲伤、自责、欣喜、感动的情感。《阳光的两种用法》选取了母亲叠阳光和毕大妈煮阳光两件事,表达“我”对母亲和毕大妈的赞颂,对平淡生活的赞美。这两篇例文的内容都源于生活,便于学生模仿和借鉴,通过批注和课后题,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学习如何选择恰当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进一步领悟表达真情实感的作用和方法。 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为学生提供了十四个词语,分成不同的心情,唤醒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达方法,通过写一种印象深刻的感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通过以上几个板块,就形成了习作单元的完整结构:“导语”点明语文要素(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精读课文学习表达方法--“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表达方法--“初试身手”尝试运用表达方法--“习作例文”进一步感悟、积累方法--单元“习作”运用表达方法,呈现单元的的学习成果。整个单元就是将学习的方法转化成能力的过程。 单元语文要素及具体体现 1.阅读要素 本单元阅读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感情的”,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表达了什么感情,二是怎样表达感情的,就是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直接指向表达,这是四上以来学习感受、表达真情实感基础上的发展和总结。 关于“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一阅读训练要素,统编版教材在前11册教材中已有循序渐进的学习安排: 册序单元阅读训练要素二上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二下第二单元读句子,想象画面。试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上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上第六单元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四下第一单元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四下第三单元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感情。五上第一单元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五上第六单元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五下第一单元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六下第三单元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如上表所示,在二、四、五年级的教材中,已经由浅入深地教授了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多种方法策略。从低段的“朗读”与“想象”,到中段的抓“人物描写”和“关键语句”,再到高段五年级的借物抒情和抓场景、细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