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8407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11-0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131319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3份,必修,选择性,2019,教版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分值:62分] (选择题1~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023·河南洛阳期末)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据此完成1~2题。 1.长江和黄河径流量的差异,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① B.③ C.⑤ D.⑦ 2.我国云贵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出现了“石漠化”现象。该实例体现了(  ) A.自然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 B.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D.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另一区域 (2023·山东滨州期末)海南岛云雾林一般植株相对矮小、树干弯曲,主要分布在海拔1 200米以上地区。林区大雾天数多,一年内甚至会超过300天。下图为“海南岛云雾林主要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海南云雾林分布地区的突出地理环境特征是(  ) A.土壤贫瘠、风速快 B.土壤贫瘠、风速慢 C.土壤肥沃、风速快 D.土壤肥沃、风速慢 4.据海南岛云雾林的分布特点,推测海南岛云雾林分布地区水汽主要源自(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深入地下十几米,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5~6题。 5.骆驼刺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 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 6.骆驼刺所在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  ) 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 C.寒带苔原 D.热带草原 (2024·河南商丘月考)在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地下水是限制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地下水—植物—土壤三者间的互馈作用会影响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土壤特性(下图)。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图中序号含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①多戈壁、沙漠,使地表径流减少,增加了地下水 B.②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不利于植物生长 C.③植被群落覆盖度高,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 D.④地形种类多,利于多种植被生长,生物多样性丰富 8.根据整体性原理,推测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土壤含水量下降 ②沙土的比重上升 ③土壤肥力增加 ④植物群落变稀疏 ⑤草类的比重上升 ⑥耐旱灌木的比重上升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2023·福建福州期末)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呈正相关)。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完成9~10题。 9.从水循环的过程看,青藏高原隆起影响西北地区同期风尘沉积通量变化的主要环节是(  ) ①地面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表径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0.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判断,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①气候的大陆性变强 ②植被覆盖率增大 ③河湖及其水量增加 ④太阳辐射更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选择题11~14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023·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流沙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据此完成11~12题。 11.“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  ) A.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 B.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C.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 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 12.火烈鸟聚集在附近浅滩是由于该地(  ) A.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温暖,利于繁殖 B.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 C.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 D.地势低平,利于筑巢 河狸主要分布在寒温带和亚寒带森林的河流中,具有改造栖息环境的能力。河狸用树枝、泥巴等材料筑坝蓄水,在水塘中部筑巢,达到储存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