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课时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分值:65分] (选择题1~11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2023·浙江舟山期末)下图是“植被类型与热量、水分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草原、苔原、荒漠。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各代号中表示海南岛典型植被类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己自然带在北半球大陆呈连续分布,是因为( ) A.热量充足 B.降水丰富 C.湿度适中 D.光照强烈 (2024·湖北孝感模拟)下图为“我国大陆轮廓图”。读图回答5~7题。 5.从B地到A地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 A.全球性的海陆分异 B.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6.从C地到D地自然景观变化的基础是( ) A.水分 B.热量 C.土壤 D.地形 7.地带性的温带荒漠景观分布在图中的(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023·云南丽江期末)下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的关系示意图”,干燥度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图中不同数码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水循环最为活跃的植被类型是( ) A.① B.④ C.⑥ D.⑩ 9.图中⑨代表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 ) A.温带草原 B.寒带苔原 C.亚寒带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 (2023·江西上饶期末)图1为“某半球甲地示意图”,图2为“甲地降水月分配柱状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通过图文材料分析,判断甲地自然带类型是( ) A.热带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甲地可能位于( ) A.我国东南沿海 B.非洲好望角 C.撒哈拉沙漠 D.地中海沿岸 (选择题12~16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024·河南许昌月考)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草地资源,是北方草原核心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土壤沙化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京津冀地区主要风沙源地之一。下图示意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FVC均值(数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2~14题。 12.锡林郭勒草原从东到西依次为( ) A.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B.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甸草原 C.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典型草原 D.荒漠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 13.锡林郭勒草原上的降水主要集中在(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14.改善锡林郭勒草原的植被覆盖度,需要( ) A.大力植树种草 B.扩大耕种面积 C.建设人工湿地 D.进行季节性轮牧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的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读图,回答15~16题。 15.该地植被分异有别于一般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原因主要是( ) A.相对高度小,坡度陡 B.地形封闭,降水条件差 C.人类活动强度 D.纬度较高,热量差异小 16.形成“沟谷季雨林”的主要原因是( ) A.全年降水量丰富 B.土壤水分充足 C.太阳光照强烈 D.海拔低,气温高 17.(2023·山东济南期末)读“亚欧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说明A→B→G自然带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基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