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13406

【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1.1 一天的气温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583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学设计,一天,科学,下册,四年级,2017
  • cover
【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天气与气候》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教案(第1课时)+课时练习(含答案) 教材版本 人教鄂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天气与气候 单元主题 天气与气候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大气是运动的。气温和降水量是反映一个地区气候特点的核心气象要素。学习内容:认识气温计,学习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了解观测云量的方法,能够利用云量描述天气。知道如何确定风向和风力,并能够利用风向和风力描述天气。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学业要求:学生应能够掌握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基本技能。学生应能够绘制气温折线统计图,并分析和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学生应能够根据观测数据,描述和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天气与气候”这一主题,设计了多个相关课题,如“一天的气温”、“观测云和雨”等。这些课题旨在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观测方法和分析方法。教材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如测量气温、观测云量、判断风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教材还注重将天气与气候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然而,他们在理解抽象概念和进行科学探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模拟、实验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单元目标 科科学观念:学生对天气和气候有基本的认识,能够区分两者的区别。学生了解气温、云量、风向等天气要素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科学思维: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数据,得出天气和气候的基本规律。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与天气和气候相关的问题。科学探究:学生能够掌握使用气温计、观测云量、判断风向等基本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科学态度:学生对科学探究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能够尊重事实,勇于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单元结构化活动 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天气预报视频或讲述天气小故事,引出天气与气候的主题。2. 认识气温计:介绍气温计的基本结构和常用单位,学习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方法。3. 观测云和雨:学习观测云量的方法,能够利用云量描述天气;了解降雨量的测量方法和降雨等级。4. 判断风向和风力:学习如何判断风向和风力,了解风向标和风力等级表的使用方法。5. 分析天气数据:通过绘制气温折线统计图、分析云量数据和风力数据,得出天气和气候的基本规律。6.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天气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合作能力,评价他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表现。2. 实践操作:检查学生使用气温计、观测云量、判断风向等实践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3. 数据分析:评估学生绘制气温折线统计图、分析天气数据的能力和准确性。4. 知识应用:考察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天气预报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等。5.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第 1课《一天的气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学生能够理解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认识到气温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太阳辐射、地表特性等)。 掌握使用温度计正确测量气温的方法。 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观察、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