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做到自主可控 本课知识要点 1.自主可控的概念,即使用信息科技时能依个人意愿和需求做出选择决定,并管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2.个人使用信息科技时缺乏自主可控意识导致的问题,如网盘服务停止无法访问资源、智能设备因系统更新需重新购买等。 3.自主可控对国家的重要性,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例,阐述其对保障国家信息安全、避免依赖国外技术的意义。 4.我国在自主可控技术研发方面的成就,以及相关技术研发故事。 5.青少年在自主可控方面的社会责任,包括增强责任感、学习科学知识、关注相关技术、树立意识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等。 教学目标 1.信息意识:使学生理解自主可控的内涵,增强对信息科技使用中自主可控重要性的敏感度,能主动关注个人和国家信息安全;培养学生在面对各类信息科技产品和服务时,辨别其是否具备自主可控特性的意识,提升信息判断能力。 2.计算思维:通过分析个人和国家层面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复杂现象中梳理出自主可控的关键要素,提升逻辑分析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自主可控技术研发背后的逻辑关系,如技术突破对国家信息安全的保障作用,培养算法思维。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在使用信息科技时,探索自主可控的学习和创新方式,提高数字化学习技能;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自主可控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信息社会责任: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可控技术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意义,增强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传播自主可控理念,关注国家科技发展,为未来投身相关领域做准备的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 1.重点:自主可控的概念及重要性;国家自主可控技术(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意义;青少年在自主可控方面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难点:理解自主可控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保障的深层次原理,如为什么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引导学生将增强自主可控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创新思维,为未来参与自主可控技术发展贡献力量。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信息科技产品和服务,但对于自主可控这一概念较为陌生,对使用信息科技时潜在的风险和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理解国家层面的信息安全和技术研发相关问题时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方面需要教师引导。 学习准备 1.多媒体教室,确保网络畅通,能正常展示课件中的图片、案例等资料。 2.教师提前收集更多关于自主可控技术研发的故事、视频等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3.准备自主可控技术研发故事的信息收集表格,供学生填写。 教学过程 环节设计 时间分配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5 1.教师展示欢欢遇到的网盘服务停止、智能设备需重买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欢欢遇到的问题、原因及启示。 2.组织学生简单讨论,引出本节课主题———做到自主可控。 通过展示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自然地导入新课。 可让学生分享类似的经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知识讲解 10 1.讲解自主可控的概念,结合案例让学生理解个人层面的自主可控含义。 2.介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讲解卫星导航系统对国家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研发北斗系统的原因和意义。 3.强调自主可控技术对国家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解释“自主”与“可控”的关系。 让学生对自主可控有系统的理论认识,为后续讨论和实践奠定基础。 讲解过程中多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确保学生理解知识点。 讨论交流 10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可控技术的突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精神?作为青少年应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2.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