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14178

21.5 己亥杂诗(其五)课件(共32张ppt)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582960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1.5,初中,七年级,2024,统编,语文
  • cover
(课件网)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新课导入 清代名士龚自珍不爱洗刷,经常蓬头垢面跟人谈诗书。一次,他去一朋友家做客,朋友很热情,派了两个仆人侍候他。第二天早晨,他将主人叫了出来,说:“你的仆人不尊重我,我不爱洗漱,可是他们偏偏几次给我倒水。一个贤良的主人怎么能用这样的仆人呢?”朋友哭笑不得。 龚自珍虽然放浪形骸、不拘礼节,但他时时刻刻心系国家,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己亥杂诗》,体会诗人的拳拳爱国之心。 素养目标 理解诗歌的主题,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贰 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叁 了解诗人相关知识,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本诗。 壹 壹 文学知识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字庵,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诗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主张从事政治和经济改革,以解决当时日益深入的社会危机,并热切要求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被誉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有《龚自珍全集》。 作者简介 龚自珍纪念馆 历史背景 《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当时他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地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统名曰《己亥杂诗》,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第五首,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知识链接 《己亥杂诗》 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爱国热情。 贰 初读感知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诗歌朗读 浩荡:广大广阔,诗人离京时的无限愁绪。 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吟诗 东指: 出城门向东 天涯:原意是天边,此指离京遥远的地方。 吟鞭东指即天涯 诗歌赏析 落红:落花。作者自喻。龚自珍因被迫辞官离乡,故自比为落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 诗歌赏析 夕阳西下,(我)满怀无限离愁别绪(离开京城),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 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 叁 精读探究 诗歌精讲 “浩荡离愁白日斜”作者为何而愁? 诗人离开京城,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他为国家的命运而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 诗歌精讲 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中“浩荡”和“白日斜”的表达效果。 “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烘托出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 贰 壹 诗歌精讲 为什么说“吟鞭东指”“即天涯”? 因为在诗人看来,这次离京,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出了城门,就如同人在天涯一般。 诗歌精讲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