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素养教案 3.给蜗牛建一个“家” 教材分析 《给蜗牛建个“家”》是本单元第3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以蜗牛为例给动物建个“家”。所谓的“家”,就是蜗牛生活的环境,本节课的学习需要以上节课的内容为基础。其中涉及了蜗牛喜欢的生活环境。上节课学生已经知道了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喜欢吃菜叶,在树枝和草丛中可以发现它们,而这节课就继续研究蜗牛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的生活需要,为它们建设一个栖息场所。 “聚焦”部分,明确指出建个“家”是为了更细致地观察蜗牛,加深学生对动物的认识。为此,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你们是否愿意饲养蜗牛?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样自然会让学生想到为蜗牛找一个安置的地方。这样,学生为蜗牛建一个“家”的意愿就非常强烈,就能快速地聚焦学习的主题,同时能给学生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动手实践。 “探索”部分,主要涉及三个探索活动。第一个是通过讨论“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收集学生对蜗牛生活环境的原有认知。其中一个想法就是像在草丛中那样,让蜗牛能运动、有东西吃、保持潮湿,而且还不能让蜗牛爬走。结合这些,学生就会想到利用一个透明的盒子,而且有树枝、落叶、菜叶、土壤等。而第二个探索活动,就是把蜗牛的家建成什么样的,需要先画图,然后再搭建起来。其中一个比较关键的步骤是选用透明的盒子,要有阳光、空气、通风等需求,这就需要同学们认真地设计、建造与改进。最后一个探索活动是把蜗牛放入新家,然后继续观察它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发现蜗牛会排泄、进食和睡觉等,这样学生就能发现蜗牛更多的生活习性,对蜗牛有更多了解。通过亲自给蜗牛建个“家”,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发现一些关于蜗牛的趣事。 “研讨”部分,主要涉及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蜗牛的生活需要什么”,这个问题在观察中就能够解决,蜗牛的生活需要食物、潮湿的环境等。第二个问题是“要照顾好蜗牛,我们应该怎样做”,这就需要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比如定时喂食、注意卫生,注意阳光不能直射,保持通风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都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的,如果在课堂中没有完成,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家完成。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学生们知道蜗牛要生活在适宜的栖息地,并在栖息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拓展”部分,主要涉及饲养蜗牛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由于这是饲养活动,有的学生没有经验,可以先进行讨论,获取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先讨论,然后教师加以订正,最后整理出正确的饲养方法,这样同学们就能把卫生、阳光、食物等方面控制好。 学情分析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蜗牛的身体构造、运动方式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持续观察,应该怎么办呢?-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可能难以考虑周全,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亲自给蜗牛建个“家”。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给蜗牛建个“家”的活动,知道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以植物的叶等为食;认识到蜗牛需要生活在适宜的栖息地中,并在栖息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科学思维 通过对蜗牛在自然环境中的栖息地的了解、观察与学习,用模型建构的方式设计蜗牛的“家”。 探究实践 根据设计图,给蜗牛建个“家”,并在持续观察蜗牛的活动中,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蜗牛的运动、吃食、休息等生活习性。 态度责任 保持持续关注动物生活习性的兴趣,增进喜爱动物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尝试用集体的智慧不断修正方案,给蜗牛建个“家”。 2.课后继续饲养蜗牛,让学生保持持续观察的习惯,并掌握饲养蜗牛的方法和经验。 难点 1.持续观察蜗牛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特别关注它是如何吃食物的。 2.通过蜗牛的饲养活动,延伸到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