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素养教案 2.观察一种动物 教材分析 《观察一种动物》是本单元第2节的教学内容。我们周围的动物很多,上节课学生在校园中找到了很多动物,为了更加细致地研究动物,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在身体特征、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地研究,以此了解动物的特征,形成科学观念。教材中以蜗牛为例展开,从而得知一类动物的基本特点。 “聚焦”部分,从选择以蜗牛作为观察对象开始,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通过观察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在聚焦这一问题时,可以直接进行提问。由于前一节课已经对蜗牛这种动物进行了初步观察,今天再来观察,需要带着任务和要求,进而提升观察的效果。 “探索”部分,主要涉及三个探索活动。第一个活动为探索蜗牛的身体特点。主要学习方式为观察,并把它画出来。这对于学生来讲,在观察的基础上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蜗牛的身体特点就是其结构,需要学生弄清楚。利用放大镜观察,可以发现蜗牛身体上的口、触角、眼、腹足等结构。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蜗牛的反应。为此,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蜗牛的应激反应。用棉签触碰蜗牛,观察到蜗牛会迅速将身体缩回其背上的壳中,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行为。第三个活动是观察蜗牛的运动。让蜗牛在不同的物体上爬行,观察蜗牛的运动,知道蜗牛是利用腹足运动的,这也是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决定的。这三个探索活动,都是在学生全面、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还需要进行实时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蜗牛这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和行为反应,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动物,并树立正确的生物观。 “研讨”部分,主要涉及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蜗牛的身体结构有哪些特点。解决这一问题,是在学生观察蜗牛并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的。蜗牛有壳、触角、口、眼、腹足等。第二个问题是遇到危险时,蜗牛会怎么做。学生在用棉签触碰蜗牛时,就能发现蜗牛会迅速将身体缩回其背上的壳中,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行为。另外,在观察蜗牛运动时,学生认识到蜗牛身体的各结构都有一定的用处,如爬行本领这么大,主要与腹足有关。 “拓展”板块通过将与蜗牛相似的动物进行比较,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以蜗牛为例,认识一类小动物,这样就能让学生构建起科学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学生面对动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保障。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校园里的小动物,数量虽多但缺乏深入细致地观察,对于蜗牛这一类的动物并没有详细的了解。此外,学生使用放大镜不是非常熟练,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进行仔细观察。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蜗牛的活动,知道蜗牛的外部特征及其作用。 科学思维 对蜗牛进行细节观察,对蚂蚁的足与蜗牛的爬行器官进行比较,认识腹足。 探究实践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口述绘画等方式描述蜗牛的外部特征。 态度责任 如实记录和描述蜗牛的形态结构,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察态度,保持观察小动物的好奇心。 重点难点 重点 1.能细致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 2.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 难点 1.经过对蜗牛的观察和描述,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 2.迁移知识,联系生活,认识同一类动物的特点,形成经验并丰富科学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蜗牛、放大镜、棉签、菜叶、玻璃片细线、树枝、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纸。 课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找到了一种小动物(如图所示),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动物? 提示:蜗牛。 (二)追问:你们是在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