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14729

2.1 我们周围的动物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10590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我们,周围,动物,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素养教案 1.我们周围的动物 教材分析 《我们周围的动物》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常见的动物”单元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动物的特点及其生存的环境。本节课将带领学生到田野里和校园里去寻找、观察身边常见的动物,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交流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聚焦”部分旨在了解学生对田野或校园里动物的认识情况。通过说一说、认一认,帮助学生聚焦和认识校园里一些常见的动物。学生天生对动物比较感兴趣,学习此部分内容时老师可以直接提问,然后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探索”部分,其实主要是一个探索活动,那就是到校园或公园里寻找、观察动物,做好记录,最后进行统计。学生对这个活动比较感兴趣,为了安全起见,引导学生在校园内部进行活动。学生借助工具,利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寻找校园里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身体特征、运动情况等。学生可以在石头下、土壤里、草丛中、树上以及水中发现小动物,在寻找和观察小动物时,不能伤害小动物。通过活动,学生会发现蝴蝶、蜗牛、蚂蚁、鼠妇等小动物,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统计看到了多少种动物。如果课堂时间比较紧张,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观察,以保证探索活动的完整性和深入性,提升探究的效果。 “研讨”部分,主要涉及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个核心问题是“我们找到了哪些动物?”这是在探索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强化,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他们找到的动物有蝴蝶、蜗牛、蚂蚁、鼠妇等,并且是在不同的地方发现的。第二个核心问题是“选择一种动物, 说说它们的特点”。比如,蝴蝶是在花丛中发现的,蝴蝶会飞,而且有漂亮的颜色;蚂蚁是在树枝上、地上以及腐殖质中发现的,蚂蚁很小,但是非常灵敏,喜欢吃甜食等。学生通过交流观察到的动物的名称、生活地点、在做什么等信息,提高对校园动物的认识,并为后续活动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拓展”部分,考查学生对事物特征的深度理解和掌握。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自然界中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点,这样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释放已有知识,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各抒己见,汇聚了很多的新知识,每个人都会得到成长。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身边的动物会进行有意无意地观察,但是这些观察往往是随意的、无目的的,因此获得的信息比较有限且零散。上学期“校园里的植物”的考察活动给予了学生基本的校内寻访的技能与经验,但由于动物常常是运动的,学生观察的难度会大大增加。学生在寻访时容易出现活动目标不明确、忘记记录等情况,使得观察活动变得盲目、无序,导致在后续的研讨活动中,由于观察不到位,容易出现表达不准确、表达内容空洞等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实地寻访,发现不同的地方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初步了解动物的多样性。 科学思维 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动物的形态特征,形成动物与其栖息地环境特点的关联性思考。 探究实践 运用以画图为主的多种方法描述和记录动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展开交流。 态度责任 乐于表达和分享,感受校园中动物的多样性,增进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动物的基本特征,并学会利用画图、文字、拍照等方式记录。 难点 1.在实地观察中,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动物的某些共同特点。 教学案例设计 图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确定寻访区域、寻访路线;班级记录表放大镜棉签、动物图片与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