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素养教案 6.动物联欢会 教材分析 《动物联欢会》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是对单元学习内容的回归、总结与强化。学生根据动物的特点模拟动物,研究和展示动物的生命活动,实际上是为了更多地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多角度体会生物的多样性。最后“单元小结”部分,需要学生回忆植物的共同特点,然后结合对动物“生命体特征”的认识,初步感知动物和植物都有生命,这与人类是一样的,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 “任务”部分,主要是给学生一个挑战性的任务, 模拟动物的联欢会。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几种小动物,如蜗牛、小鱼和蚂蚁,当然,还可以模拟自己熟悉的其他动物。这些任务有调整性,但是学生又要有一定基础。为此,直接把任务抛给学生,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并使学生愿意接受这一任务。 “制作”部分分为两项内容。第一个是选择扮演的动物,并知道其“语言”和动作特点。这项任务,学生能够胜任,学生可以从学过的动物中选择一种,进行特点的归纳与梳理,也可以选择其他动物,并说说其特点。比如蜗牛交换信息是依靠触角,当蜗牛感到威胁时,它们会迅速缩回壳中以保护自己。第二个是制作动物的头饰,为了区别每位同学扮演的动物角色,需要做头饰,在准备好的卡纸上画上动物的图案,修饰后再戴在头上。这一任务,学生都能胜任,这样就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体验”部分,主要是具体的扮演,看一看哪位同学扮演得像。在扮演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动物的“语言”和行为准确地表现出来。可以单独扮演,也可以合作扮演,比如扮演蚂蚁团队协作搬运食物,这就是合作的结果,让学生感受到团结协作的作用。 “交流”部分,涉及三个问题,主要是对表演的效果进行评价,以及还可以如何改进。表演是否符合动物特点,可以交给其他同学评价,也可以自己评价。第二个问题还可以创造哪些符合特点的节目,可以让学生去发挥,比如有的同学扮演鲤鱼跳龙门等,但在大动作表演中,要注意安全。明确了动物的特点,同学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回答第三个问题了,即动植物和人类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拓展”部分,把节目表演给家人看。小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在家里可以把头饰去掉,表演小动物,让家长猜一猜扮演的是哪种动物,作为亲子活动,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 学情分析 动物单元已经结束,学生已经储备了相应的科学知识,对动物进行扮演,展示他们的能力,这既是挑战,也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动物有相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特点,正是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为此, 在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任务、制作、交流和拓展等模式,在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完善自己,促进自身的成长。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扮演动物活动,能认识常见的动物,初步感知动物的多样性,进一步巩固“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的观念。 科学思维 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常见动物的不同特征,对常见的动物进行简单区分,会用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 探究实践 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进行扮演和创编活动。 态度责任 在交流的过程中,乐于表达和分享有关动物的信息,感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增进喜爱动物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生能确定动物特点,准确地区分陆地动物和水中动物。 2.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 难点 1.学生能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2.联系生活,认识生活中物体的特征,形成经验并学会迁移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各种动物的图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卡纸、画笔等。 图课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一)谈话:本单元我们已经全部学完,同学们对动物有了新的认识,谁能说说自己的体会? 提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