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清明》 杜牧 导入新课 【壹】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元日》,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九课《古诗三首》的第二首———《清明》。 清明介绍 【贰】 清明是24节气当中的第五个节气,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我们的祖先观察发现啊,清明前后总会下雨,而这场春雨对农作物有很大的好处,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这一时节气温变暖,雨水增多,万物就会“吐故纳新”。正如《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就是清明的由来。 清明除了万物更新,气清景明,我们知道清明节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这传统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就已经形成。 清明 作者简介 【叁】 杜牧,同学们并不陌生,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今陕西西安人。人们为了区别于诗圣杜甫,故称他为“小杜”,与唐代另外一个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我们学习过杜牧的诗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清明》这首诗是杜牧从家乡长安出发,长途跋涉到遥远的池州担任刺史途中,经过金陵一个小村庄时所作。 杜牧 诵读入诗 【肆】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朗读古诗: 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诗文读通顺,读好节奏。 牧 2.指导书写: 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都是由两个独体字构成,当两个独体字合成一个合体字的时候,有时笔画就会发生变化,就是横画变提画,捺画变点画,这叫笔画的避让。这三个字中都存在笔画的穿插。 欲 魂 3.重点字词 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纷纷:形容多而杂乱。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4.通过看注释,再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翻译整首诗。 品析诗句 【伍】 1.雨纷纷让你想到了怎样的雨? 纷纷的雨让我想到了像牛毛一样的雨。 纷纷的雨让我想到了像丝线一样的雨。 雨纷纷让我想到了一个词———茫茫细雨。 我想到了一个词语———烟雨蒙蒙。 (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样的雨在诗人笔下就画成了一个叠词,那就是雨纷纷 “纷纷”的意思是多而杂乱,这雨啊,下得又细又密,打湿了路上行人的衣衫。我们还可以纷纷来形容落叶纷纷、议论纷纷、思绪纷纷,这两字读起来就有哀愁之感。 2.这纷纷的雨仅仅描述了当时的天气吗?还有什么作用呢? 这纷纷的雨不仅描述了当时的天气,实际上它还烘托了诗人当时的心情。诗人独自一人走在他乡的雨中,细雨如泪,寄托了诗人多少愁绪啊。 (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纷纷细雨中忧伤的可不仅仅是诗人,还有谁?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路上的行人,欲断魂。 “欲”是想要,将要的意思。我们读过的古诗文中常常会有“欲”这个字,比如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些人可能是扫墓的人。 这些人可能是相约踏青的人。 这些人可能是游玩观赏的人。 这些人可能是回家祭祖的人。 这些人可能是漂泊在外的人。 4.谁能说一说你对欲断魂的理解? 非常悲伤,仿佛灵魂从身体中飞出去一样。 5.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清明节这天,天上下着牛毛细雨,路上的人都在想念着自己的亲人,感觉灵魂都要悲伤的分开了。 (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为何要寻找酒家呢? 因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此时杜牧心中充满无限忧愁与孤独,他想借酒消愁。 酒意象常常与愁有关,酒常常用来消愁。 诗人此时失魂落魄也想借酒浇愁。 (二)借问酒家何处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