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16673

【大单元整体教学】2.8《日晷》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日期:2025-04-0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22467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整体,单元,教学,日晷,设计,课时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地球、月球与太阳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九)宇宙中的地球 (十三)工程设计与物化 二、学习内容 9.1地球是一颗行星 ①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有八颗行星。 9.2地球绕地轴自转 ②观察并描述太阳光照射下物体影长从早到晚的变化情况。 9.4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③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通过望远镜观察或利用图片资料,了解月球表面的概况。 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 ⑤知道制作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尝试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改进并展示。 三、学业要求 1.知道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太阳的关系,能说出月球表面的概况。 2.能在教师引导下,观测和归纳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情况。 3.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望远镜观察,结合图片资料或模拟实验,认 识月球表面的概况;初步具有从具体现象提出问题,并制订简单探究计 划的能力。 4.能通过动画或利用图片资料,认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 具有根据事实提出观点的意识。 5.能完成实物模型制作,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单元课时设计 4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地球、月球与太阳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本单元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地球、月球、太阳及其运动规律。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月球和太阳属于太阳系中三类主要天体:行星、卫星和恒星。这三类天体占太阳系全部质量的99%以上。它们有规律的运动是太阳系天体运行的主要方式,也是地球上很多自然现象的根源,如日影长短和方向的变化、昼夜交替现象、四季轮回现象以及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等。对这三类天体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贯穿了整个人类自然探索史。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形状、关注月相变化规律、观察并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发现并应用阳光下影长的变化规律,使学生意识到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逐步的、渐进的,对这些天体的认识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而趋于全面。学生通过观察太阳的运动及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总结出规律,结合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日晷和圭表等计时工具,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互动。这些活动将进一步结构化学生对地球、月球、太阳的认知,拓展学生对地球形状探索史的认知、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认知,同时将我国古代计时工具———日晷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推荐给学生。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读图、观察、讨论、建模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太阳、地球和月球,知道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 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描述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分析并表达要 素之间的关系,找到它们之间重要的、共同的特征;利用模型解释简单 的科学现象。 能在教师引导下,用二维方式表达三维空间的物体;比较事物的某 些本质特征,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分类,基于事物之间的功能相似性进 行类比;分析事物的特征及结构,建立事实与观点之间的联系;根据问 题提出假设,能提供支撑性的证据;可以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简单 的实验。 初步掌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 法,能基于具体事物外在特征展开想象,突破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思维定 势,提出有一定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针对事物的外在特征进行设计,并对方案进行初步的科学分析。 探究实践: 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提出可探 究的科学问题,并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初步具有根据具体现象与事物提出探究问题,基于已有经验和知识制订简单探究计划的能力。 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