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18025

24.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 统编版 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348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4--2025,教学设计
  • cover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激发情感,发挥想象,学习不同作者面对不同事以诗词曲抒发的情感。 语言运用: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理解诗句含义,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思维能力: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大意,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审美创造: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辛弃疾》。 二、教学新课 (一)解题 “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亭。有怀,有所怀念。 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辛弃疾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虽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写作背景: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作者当时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朗读,体会感情。 2.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3.理解词意。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4.三问三答,贯穿全文,以此理解词的内容。 明确:一问:“何处望神州?” 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 答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 答曰:“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四)品读词句,细节探究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明确: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惊天地,泣鬼神。当词人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明确: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句问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江水悠悠,往事悠悠,心绪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无奈、伤感、抑郁)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明确:“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明确: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5.小结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五)写作手法 1.把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 2.巧设三问三答,层次极为分明。 3.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六)主旨概括 明确: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