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19701

人教鄂教版(2017秋)科学 三年级下册 2.4播种发芽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0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185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教版,2017,科学,三年级,下册
  • cover
播种发芽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凤仙花种子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理解保护色的概念及其对生物的意义。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实践播种凤仙花的步骤,掌握播种技巧,并能够记录养护过程。 (3)学生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和责任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展现出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指导法 三、教学重点 (1)掌握凤仙花播种的方法及其核心步骤。 (2)理解并实践如何记录养护日记和观察日记,跟踪植物生长。 四、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和掌握凤仙花播种方法,包括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播种步骤以及播种后的养护。 (2)准确观察并记录凤仙花种子的外部特征,理解保护色的概念及其对种子生存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2分钟) 教学活动: 教师展示凤仙花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 凤仙花的一生是从什么开始的? 引导学生观看凤仙花发芽的视频。 鼓励学生分享观察结果: 植物的一生通常始于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 种子 这一答案。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的视觉刺激和互动提问,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建立本课学习主题 播种发芽 的初步认知,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观察凤仙花的种子(14分钟) (1)引导观察: 教师提出问题: 我们要观察种子的哪些特征呢?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回答出形状、大小、颜色。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明确观察目标,为后续实验操作做准备。 (2)观察方法讨论: 提出疑问: 种子如此微小,我们如何更有效地观察它们? 引导学生讨论并建议使用格尺测量、放大镜辅助观察等方法。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入 科学工具 的正确使用方法,提升观察的准确性和深度。 (3)实践观察: 学生分组领取种子进行观察,并记录特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形状为 圆粒 ,大小约为1-3毫米,颜色呈 棕褐色 。 讨论 保护色 的概念及其对种子生存的益处。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种子 外部特征 的理解,同时渗透生物学中的 适应性概念 。 (4)选种标准: 提问: 什么样的种子更适合播种?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粒大、饱满、无损伤的选种标准。 学生实践选种,为接下来的播种活动做准备。 设计意图 :结合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选择判断能力。 三、播种凤仙花(20分钟) (1)播种准备讨论: 教师询问: 播种前我们需要做什么准备? 引导学生列出所需物品清单。 学生领取材料,在教室或户外空间铺好 报纸 ,为播种创造干净的环境。 设计意图 :强调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增强学生的组织和规划能力。 (2)制定播种方案: 分小组讨论并确定播种的具体步骤,包括如何装土、撒种、浇水等。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促进交流与协作,同时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策略的制定。 (3)实施播种: 各小组按照讨论的方案进行播种,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一步操作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加深对播种过程的理解和记忆。 四、养护日记(3分钟) (1)播种过程汇报: 请一组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播种过程,其他小组补充或提问,共同完善播种方法的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巩固播种方法的记忆。 (2)撰写养护日记: 引导学生将总结出的播种方法记录下来,作为养护日记的基础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记录习惯,同时也为后续观察凤仙花生长提供依据。 五、观察日记(1分钟) 提出观察任务: 教师提问: 凤仙花种子大约多久会发芽? 出苗情况如何? 鼓励学生预测并记录在观察日记中。 -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对自然生长现象的好奇心,培养持续观察和记录的科学素养。 六、总结与期待(2分钟) 回顾本课重点: 教师带领学生快速回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