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 《校园里的植物》单元 6.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单元 《校园里的植物》 课题 6.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课时 1 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1~2年级 ③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能说出一些常见植物的名称。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能够描述植物的特征。 探究实践 能用绘图、文字、制作拓片等方法记录植物的特征。 态度责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愿意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运用多种方法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并记录下来。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运用画图的方法形象地记录植物的特点。 教学 准备 教师:1.每组一份校园记录单。2.校园植物的图片、学生画的植物、拓树皮的图片或视频等。 学生:观察记录单、垫板、白纸、铅笔或蜡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聚焦问题:校园里的植物(预设10分钟) 1.谈话: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种植物,这些是老师拍的校园植物的照片(指向黑板上的植物),大家认识它们吗? 引导学生说说校园里的植物。 2.聚焦问题:这节课我们要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谁知道应该怎样观察一棵植物?比如这棵树。 通过熟悉又典型的实物,激发兴趣,直观再现植物多方面的特点,引领学生重温获得认知的观察方法。 二、科学实践活动:观察校园里的植物(预设25分钟) 1.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一株植物如一棵树的方法。 (1)提问:哪位同学说说应当怎样观察一棵树或 ? 教师出示树的照片,提出问题:从这张照片上,你能观察到什么? 谈话:有的同学说观察到了树干,有的同学说它是银杏树,还有说叶的等。大家回答的是观察树吗? 谈话:树干、叶只是树的一部分,因此这样的观察是不完整的。要观察一棵树,我们首先要认识树的名称,再按照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顺序,逐步进行观察。 2.以一棵树如银杏树为例,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植物的方法。 (1)提问:如果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应当先观察银杏树的哪一部分? (2)谈话:应当先观察树冠。那么,怎样观察树冠呢?请举例说一说。 学生描述银杏树冠的特点,如银杏树为乔木,高可达40米,叶为扇形,树皮灰褐色,有纵裂。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观察一棵树的方法。 一是远看,看一看树冠有多大,是什么形状的:树有多高,到教学楼或旗杆的什么位置;等等。 二是近看,看树枝、叶的样子等。 三是观察树干等,如看树皮是什么样的。 (3)归纳并概括学生的观察。 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我们观察了银杏树的这些特征;它比较高大,树冠是塔状的,上尖下大,有许多树枝;叶是扇形的;春天的时候树上会长出“毛毛虫”样的东西,这是银杏树的“花”。银杏是一种古老植物,它的花没有鲜艳的花瓣。 3.引导学生探讨怎样做观察记录。 (1)提问:在观察植物的同时,我们还要记录植物的特征。应当怎样记录植物的特征呢? 出示学生画的植物,让大家猜猜画的是什么,以及是怎么猜出来的。由此也引导学生了解记录植物的方法和要点。 提问:我们画了树,就将树的样子记录下来了。那么,除了树的样子外,还有哪些重要特征需要记录呢? 谈话:有同学说,要记录树皮的样子。怎样记录树皮的样子呢? 教师出示拓树皮的样本,让学生猜猜是什么,怎样制作的,再介绍拓树皮的具体方法。 4.带领学生到校园观察并记录植物。 (1)提醒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2)指导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