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25069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课文1 1.古诗二首 《村居》课件 +教案

日期:2025-04-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201803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古诗
    《村居》《咏柳》教案 第一课时:《村居》 一、教学目标 引领学生精准认读 “莺、拂” 等 6 个生字,规范、端正地书写 “村、童” 等 5 个字,助力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与间架结构。 带领学生饱含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古诗,使其在诵读中深切体悟诗歌描绘的优美景致与深远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感与想象力。 帮助学生领会诗人对春天及乡村生活的炽热热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作者简介 向学生介绍高鼎:高鼎生活在清代后期,那是一个社会经历诸多变革的时期,但他的诗作却独树一帜,专注于描绘自然景观与生活场景。他擅长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将自己对世间万物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悟融入到诗作之中。在介绍高鼎时,可以列举一些他生活中的趣事,比如他常常漫步于乡村小道,观察自然景色,与村民交流,从这些平凡的生活点滴中获取创作灵感。《村居》便是其经典之作,这首诗生动地展现了乡村春天的蓬勃生机,让后人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那个时代乡村春天的美丽画卷。通过这些介绍,增加学生对诗人的了解和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诗歌内涵。 三、解决生字 1.工具辅助:教师明确出示生字 “莺、拂、堤、柳、醉、鸢”,利用制作精美的生字卡片,将每个生字的拼音和字形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同时,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生字的标准读音音频,让学生先听准读音,形成初步的听觉印象。 2.发音示范:教师以标准发音进行领读,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在领读 “莺” 字时,详细讲解后鼻音的发音方法,让学生用手触摸鼻子感受发音时的震动,通过多次示范和学生模仿练习,确保学生掌握发音要点。对于 “拂” 字,教师通过夸张的口型示范,强调 “fú” 的发音,对比容易误读的 “fó”,让学生清晰辨别。 字形分析与记忆方法 3.“柳” 字记忆:运用加一加的方法,向学生解释 “柳” 字是 “木” 加 “卯”。可以讲述一个小故事,在古代,人们发现柳树的枝条细长柔软,像兔子的耳朵(“卯” 在十二生肖中代表兔),于是就用 “木” 和 “卯” 组成了 “柳” 字来表示这种树木,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醉” 字记忆:采用换一换的方法,“醉” 字是将 “翠” 字的 “羽” 字头换成 “酉” 字旁。“酉” 在古代与酒有关,让学生联想一个人喝酒喝多了,摇摇晃晃、神志不清的样子,就像柳树在春风中沉醉的姿态,从而记住 “醉” 字的字形。 “鸢” 字记忆:利用减一减的方法,“鸢” 字可以看作是 “莺” 字去掉 “艹” 字头。向学生介绍 “鸢” 就是老鹰,老鹰在天空中翱翔,不需要像鸟儿一样依赖草木,所以去掉 “艹” 字头,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区分 “莺” 和 “鸢”,并记住 “鸢” 字的字形。 四、书写指导 1.范例讲解 笔画顺序讲解:以 “村” 字为例,教师在黑板上用白色粉笔进行规范的范写,边写边详细讲解笔画顺序。“村” 属左右结构,先写左边的 “木”,横画短而稍斜,竖画垂直挺拔,位于竖中线左侧,撇画从竖与横的交接处起笔,捺画变为点,收笔在横中线下;再写右边的 “寸”,横画起笔在横中线上,略长,竖钩从竖中线起笔,垂直向下,钩要短小有力,点在横与竖钩的交接处下方。 间架结构分析:分析 “村” 字的间架结构,左窄右宽。“木” 部整体占字宽的三分之一左右,为右边的 “寸” 留出足够空间,左右两部分相互呼应,重心平稳。讲解时,可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不同部分,突出结构特点。 占格位置强调: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书写,强调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如 “木” 字的横画起笔在田字格左半格中间偏上位置,竖画在竖中线左侧;“寸” 字的横画起笔在横中线上,收笔接近田字格右边线等。让学生清楚每个笔画的准确位置。 2.学生练习与指导 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