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念,会意字,从心(像心脏),从今(像朝下的口),有心中想,口中念叨之意,表示至今心中常惦记。 任务一:初读课文,走近“怀念”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本文围绕“念”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母亲心中念着自己双腿瘫痪的儿子,想带儿子去北海看菊花散心。“我”因心中痛苦不愿去,后来想去了,母亲却已离世。最后妹妹推“我”去看了北海的菊花,“我”在心中怀念着母亲。 任务二:细读课文,走进“怀念” 活动一:请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母亲挂念儿子的语句,设计朗读脚本,读出母爱的特点。 母亲念儿子!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朗读脚本:“悄悄地”“偷偷地”读得轻一点,在儿子痛苦之时,母亲怕自己的出现会刺激儿子,但是又担心自己不在时儿子会伤害自己,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与牵挂。 母亲念儿子!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朗读脚本:“当”延长,表明母亲一直在关注着“我”。“悄悄地”读得轻一点,写出母亲动作之轻,“红红的”重读,写出母亲为儿子的痛苦而伤心难过。 母亲念儿子!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朗读脚本:“忽然”重读,后面稍作停顿,“悄悄地”读得轻一点,母亲见“我”答应去北海看菊花,此时被巨大的惊喜刺激,但又忽然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来之不易的幸福戛然而止,写出了母爱的谨小慎微、敏感。 抓住细节 活动二:你认为儿子是否也牵挂母亲?请同学们分为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活动。 儿子念母亲?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抓住叠词 抓住意象 抓住修饰语 反方: 儿子念母亲!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抓住对比 正方: 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遗憾、懊悔 任务三:拓展阅读,走出“怀念” 课外搜集史铁生的相关资料,说说母亲对史铁生的影响。 9年后,史铁生又得了急性肾炎,1998年病情恶化,又得了尿毒症。只能靠透析来维持生命,经常一周做三次透析。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突发脑溢血去世。死后捐出了自己身上有用的器官。 21岁、29岁、38岁,我三进三出友谊医院,我没死,全靠了友谊。后两次不是我想去勾结死神,而是死神对我有了兴趣;我高烧到40多度,朋友们把我抬到友谊医院,内科说没有护理截瘫病人的经验,柏大夫就去找来王主任,找来张护士长,于是我又住进神内病房。尤其是29岁那次,高烧不退。整天昏睡、呕吐,差不多三个月不敢闻饭味,光用血管去喝葡萄糖,血压也不安定,先是低压升到120接着高压又降到60,大夫们一度担心我活不过那年冬天了———肾,好像是接近完蛋的模样,治疗手段又像是接近于无了。 ———《我二十一岁那一年》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病隙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