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26315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11104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历史,答案,扫描,试卷,检测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共55分,其中试题50分,卷面5分。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选择题请用2B铅笔按要求涂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非选择题请用0.5 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 选择题(共20分) 1.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 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 的空隙。该遗址属于我国 A.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2.《韩非子》记载:在上古时代,人们吃的是野生的瓜果和蚌蛤,腥臊腐臭,伤害肠胃,许多人得 了疾病。这时候出现了一位圣人,他发明钻燧取火的方法,用火烧烤食物,除掉腥臊臭味。这一传 说主要反映了古人类 A.食野果 B.使用火 C.多疾病 D.很落后 3.位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一35000年)以彩陶最有特色,山东大汶口文化(距 今约6300一4500年)的陶器在色彩以及纹饰方面就包含了仰韶文化的因素;而仰韶文化遗址中出 土的鼎、罐、高柄杯等陶器,有的器形与大汶口文化遗物近似甚至相同。以上材料说明 A.史前稻作农业经济大发展 B.金属治炼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 C.不同文化间存在借鉴现象 D.大汶口原始居民拥有私有财产 4.今河南中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约9000一7500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 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 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 C.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 6.近年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不断发现重要考古成果。六个“祭祀坑”中已出土金面具残片、 鸟型金饰片、巨型青铜面具、,玉器等500余件文物,部分玉器与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浙江良渚文化 遗址和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玉器极度相似。这些考古发现 A.证明了中国境内早期文明起源B动摇了中原文化的传统地位 C.印证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D.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7.《左传》记载:“鲧作城郭”“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法律)”等。据此可以 判断出 A,水患治理成功 B.阶级分化出现 C.早期国家产生 D.世袭制确立 8.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 A.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 B.影视剧作品里的有关生产场景 C.民俗研究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D.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传说 9.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 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争霸兼并 10.“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A.铁农具的推广 B.商鞅变法的实施 C.都江堰的修建 D.管仲的改革措施 11.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 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2.《荀子》虽师法仲尼(孔子),但它也主张法治,《韩非子》熔法、术、势于一炉,同时也吸收了老 子的思想。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学派之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