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清明 感受清明 任务一 你知道“清明”两个字的意思吗?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岁时百问》 清明不仅是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阳历 4 月 5 日前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 4 月 5 日前后。这一时节气温变暖,雨水增多,万物“吐故纳新”。 你知道藏在诗里的清明习俗吗?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祭扫 踏青 放风筝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 清 明 [唐]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 明 [唐]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mù hún jiǔ 读出诗韵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任务二 理解诗句意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点明时间 天气:下雨 ①欲望,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②想要,希望;③需要;④将要,表示动作就要开始。 李白乘舟将欲行 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赶路的人心里更加增添了一份愁苦,简直是失魂落魄。 “路上行人”指的是谁? 行旅之人, 漂泊在外的人。 诗人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打听,询问 远远地指 “酉”字中间的横, 就是瓶子中装的酒。 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馆,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体会清明内涵 任务三 1、全诗哪个词最能体现行人心情? “欲断魂” 断魂: 指是离开躯体的灵魂, 又指非常惆怅、悲哀,好像失去魂魄的样子。 欲: A.欲望;B.想要、希望;C.需要;D.将要、快要 D.将要、快要 往日清明,“我”和家人在一起_____ ; 今日清明,“我”孤身一人走在这纷纷扬扬的雨中_____。 杜牧作为路上的行人之一,此时此刻,孤身一人在雨中行走,不由得想起在家乡和亲人一起过清明的情景。借助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惆怅失意 3、清明时节,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 那么多景物,杜牧为什么选择“雨”这个景物来写呢? 古人借助某种事物抒发感情,我们把这些寄予诗人情感的事物,称为“意象”。 意象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虞集《听雨》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漠漠清寒上小楼》 意象:“雨纷纷” ②形容情绪:绵绵不绝的乡思 ①形容春雨:绵绵细雨 寓情于景 4、行人为什么要找酒家? 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绵绵的细雨之中,纷纷洒洒,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惆怅了。 ③最要紧的是,借此也能散散心头的愁绪。 ①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 ②小饮三杯,解解料峭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 《清明》描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时的感受和心情,表达了诗人因远离家乡而怀念已故亲人的惆怅、凄凉之情。 经过一千多年,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的习俗是否发生了变化? 时至今日,清明节对于我们有怎样的意义? 爷爷扛着一把锄头,找到坟地后,先和父亲动手扯坟包上的杂草,然后松一松坟头的土,奶奶和母亲这时已将篮子里的物什呈一字摆放好了,毕恭毕敬地站立一旁。爷爷点燃纸钱,嘴里念念有词,年少的我虽不懂爷爷在说什么,但从全家人的庄重神色里,我知道这一定是十分神圣的仪式,容不得半点马虎。爷爷把米酒一杯杯洒在坟头,再将各种精美的纸花圈插上坟包,父亲便点燃了鞭炮。劈啪作响的鞭炮声传向远处,祭祀仪式这才宣告完毕。 ———选自林潇《忆清明》 资料补充 庄重神圣 古代 ———祭祖 现代 ———祭奠 ... ...